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历史盘点:始皇陛下赢麻了 > 第25章 东晋,谢道韫

第25章 东晋,谢道韫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历史盘点:始皇陛下赢麻了!

第二十五章:东晋,谢道韫

【谢道韫,生于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一带),其家族声名赫赫,乃当世名门望族——谢家。

其父谢奕,官至安西将军,其地位显赫,权势滔天,荣耀加身。

而谢道韫本人,后嫁与大书法家王羲之之子王凝之,此联姻之举,不仅彰显其家族之显赫地位,亦凸显其个人魅力之非凡。。

她自小就显露出非凡的文学才华。一日,谢家举行家族聚会,恰逢天降大雪。

谢安兴致颇高,指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问晚辈:“白雪纷纷似何?”侄子谢朗率先答道:“撒盐空中略似之。”

此喻虽形象,然稍显刻板。而谢道韫则缓声吟道:“未若柳絮因风舞。”

此句将雪花比作随风飘舞的柳絮,不但形似,更赋予了雪花灵动、飘逸的神韵,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意境。

谢安闻之,甚为赞赏。“咏絮之才”这一典故遂由此而生,成为后世赞誉女子才华出众的代名词。

然而,谢道韫的婚姻生活却并不顺遂。她的丈夫王凝之,虽出身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却沉迷于五斗米道,于政事和才学方面与谢道韫相差甚远。

谢道韫曾慨叹:“不料天地之间,竟有王郎!”即便面对如此不如意的婚姻,她亦未受其束缚,始终秉持着独立的人格和高雅的志趣。

东晋末年,天下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就在这个时候,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孙恩起义爆发了。起义军势如破竹,迅速席卷各地,很快便将目光投向了会稽城。

会稽城内,人心惶惶。然而,身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面对如此危局,竟然毫不积极地组织防御。

他整日沉迷于道室之中,虔诚地向道祖祈祷,满心期望着道祖能够降下神迹,保佑会稽城安然无恙。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尽管王凝之一再祈求,但起义军的攻势丝毫没有减弱。终于,会稽城在起义军的猛攻下沦陷了。

城破之时,喊杀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一片混乱。而此时的王凝之和他的几个儿子也未能幸免,都惨死于乱军之中。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女子挺身而出,她便是谢道韫。只见她手持利刃,英姿飒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她带领着家中的女眷们奋勇抵抗,毫不畏惧地冲向敌人。虽然她们都是弱质女流,但此刻却爆发出了令人惊叹的勇气和力量。

可惜的是,终究还是寡不敌众。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后,谢道韫等人最终被起义军擒获。面对凶神恶煞的孙恩,谢道韫毫无惧色,她神色自若,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

当孙恩对她进行威胁时,她更是义正辞严,言辞慷慨激昂:“事已至此,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我谢家世代忠良,岂会惧怕你们这些乱臣贼子!”

孙恩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竟有如此气魄和气节。他不禁为之动容,心中暗暗钦佩。

于是,孙恩决定放过谢道韫,并派人护送她和她的外孙平安返回。就这样,谢道韫以她非凡的勇气和高尚的气节,在这场浩劫中得以幸存下来。

在此之后,谢道韫独自一人居住于会稽郡,远离尘世喧嚣,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了诗文的世界里。

她每日清晨便会起身,迎着初升的朝阳,静静地坐在窗前,铺开宣纸,研墨挥毫,让心中的诗意如清泉般流淌而出。

在这宁静的时光中,谢道韫常常邀请各地的文人雅士前来相聚,一同探讨诗词文章之道。

每当有人提出一个观点或创作出一篇作品时,她总是耐心倾听,而后以其独特而深邃的见解给予回应和点评。

她那不凡的谈吐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一般,散发着迷人的芬芳,令人不禁为之倾倒。

谢道韫的文学创作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既有着清新自然之风,又饱含着真挚深沉之情。

她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大自然中的美景:春天的繁花似锦、夏日的绿树成荫、秋天的金风玉露以及冬日的银装素裹,都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同时,她也从不回避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与感悟,通过文字表达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对人性善恶的洞察。

谢道韫凭借着出众的咏絮才华震惊了整个世间,成为人们口中传颂不衰的佳话。然而,命运却并未一直眷顾这位才女。

尽管生活中遭遇了诸多磨难,但她始终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勇敢面对,从未轻言放弃。

无论是失去亲人的痛苦还是世事无常带来的挫折,都无法动摇她内心深处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更难能可贵的是,谢道韫拥有一种高雅脱俗的气质和豁达宽广的胸怀。她对待他人宽容友善,无论对方身份高低贵贱;她看待事物客观公正,不为世俗偏见所左右。

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就如同夜空中最为璀璨的星辰一般,让谢道韫在众多女子当中脱颖而出,散发出令人无法忽视的光芒,成为了东晋那个充满着浪漫与才情、自由奔放且风流不羁的时代里当之无愧的杰出典范。

提及谢道韫的才华横溢,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那流传千古的“咏絮之才”。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无一不在彰显着她的聪慧过人。

有一回,谢道韫的小叔子王献之正与一众宾客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

随着讨论的深入,王献之渐渐处于下风,局面愈发不利。而此时正在幕后的谢道韫听到了他们的争论声,心中已然明了当前的情势。

于是,她赶忙差遣身旁的婢女传话,表示自己愿意挺身而出,为王献之排忧解难。

得到应允后,谢道韫从容地走到青绫幕帐之后坐下,接过王献之方才的论点,犹如一位久经沙场的智者般,有条不紊地与那些宾客展开了新一轮的唇枪舌战。

只见她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每一句话都恰到好处地切中要害;其思维之敏捷,逻辑之严密,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面对宾客们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谢道韫始终沉着应对,凭借着自己对事物深刻的理解以及对语言精准的驾驭能力,巧妙地予以反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