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8章 外滩18号的创作思路 (第2/2页)
“是嘛?”李舜也没想到:今年的格莱美评审团,居然会对自己这一个亚洲裔格外的关照。一时,也有点不真实的感觉。要知道漂亮国音乐研究所在几个重要奖项上,一直都是敝帚自珍的。
也不会轻易把那几座重要的奖杯,授予给外国人的。只是想到那首歌的由来,一时也有点汗颜。为了打破自己心里尴尬的感觉,只能笑着招呼大家一起进屋坐。
等众人都情绪稳定了,李舜也就用手打着拍子,给大家演唱起《外滩十八号》。自然李舜唱的,肯定没有戚薇那么感性。但还是给在场的众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场的几个人赶紧掏出纸,开始默默的记录下来。李舜又唱了一遍,算是给大家留下校对的时间。等在场的众人都记录的差不多了,一位音乐编辑这才举手询问道:“李老师,不知道您是想用那种乐器来配乐?”
这么多人在,李舜肯定是要小小的装一把的。他尽量控制情绪,用一种平缓的语气说道:“要写好一首歌,有时候必须要了解感悟相应的文化气息。
在很多申城人的眼里,外滩18号楼是申城洋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什么是洋场文化,说的就是当年那种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奢靡生活。
虽然已经建国几十年了,但很多申城人还是把以前的那套,给完美的继承下来了。因此有人不是打趣说,申城人是喝咖啡,而不是喝大碗茶的城市。
我写这首外滩十八号,音乐元素里肯定要带上一点西化的感觉,才符合申城的城市特征。所以我当时在创作时,给我的第一个灵感就是冷爵士,或者西海岸爵士。
轻柔淡雅的音调和柔和干爽的音质,才应该是这首歌的创作精髓。在演唱时,哪怕想表现不甘的情绪,也是用那种优雅,舒缓的语调来演绎。
配乐的话,我的想法是用大量的钢琴声,来勾勒整个歌曲的线条,再辅以萨克斯声来给这首歌点缀。”
在场的人很多都不是申城人,自然一时也没法理解李舜所说的申城文化。在一旁的周大卫也有点急了,能让李舜讲创作心得,这个真的是机会难得。
怒其不争的看向几人说道:“申城文化,你们就没有听说过嘛?就是那个拿腔拿调,很装的那种。”
李舜也是怕了周大卫,深怕他一不小心就来个地图炮。赶紧摆手道:“你理解的申城文化,还是很肤浅的。大家要有自己的认识,不行的话,建议大家去外滩那边走一走。
感受下当地不同的文化气息,说不定会对你们接下来的编曲配乐有一定的帮助。”
周大卫也知道自己有一点失言了,赶紧补救般的询问起李舜:“那你心里有没有计划,准备让谁来唱这首歌?”
这首歌由谁来唱,这个就让李舜有点犯难了。最方便的选择,就是还是沿用前世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