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引水灌溉 (第2/2页)
“确实相通。爷爷我最近想明白了,我真正想学的是制药,而不是医术,我给自己扎针,半个月都没能下得去手。我觉得我不适合学医术,但是制药我喜欢,爷爷,我想只学制药好不好?”丽清期待地看着两位老人,等着他们的回答。
“可以。术业有专攻,更看个人兴趣。医术需要不断有病人实践,方能有所成就,你一个官家千金,未来并没有多少外出行医的机会,确实不适合学医,学制药也不错。但制药和种植两者融会贯通,需要制药和种植一起学。”周老沉默片刻后道。
“是。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爷爷的教导。”丽清高高兴兴地作揖。
“铺子的事你们自行商定,我们两个老头年纪大了,就在这院子里种种花养养草,别的一概不管。”李老道。
“没问题。”
花铺定在别院不远,一处不小的宅子,前面改成铺面,后面院子种植花卉。
春琼将花铺丢给林木和丽清装修,她则去村里与杨县令汇合。
父女俩再次开始了春耕巡查之旅。好在这次一路顺顺利利,各家的玉米苗都长势喜人,移栽的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
巡查结束,父女俩望着这一片片迎风摇摆的玉米苗,心头思绪万千,今年耕地面积增加了三成多,若是没有灾害,经此一年,郧乡县的村民,恐怕要翻身了。
“爹,如今这天一点没有要下雨的征兆,各村灌溉可有解决之法?”这是春琼最担心的,玉米苗刚移栽,若严重缺水,恐怕会被干死。
“这段时间,我统计了五十多个村子的河流和水井情况,有三十多个村子有河流穿过,村民可从河流引水灌溉。剩下的二十多个村子,地势偏高,没有靠近河流湖泊,灌溉比较困难。村民自己打了不少井,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但今年各村耕地面积增多,就怕井水供应不足。”杨县令道。
春琼秀眉紧蹙,沉思片刻后说道,“爹,依我看,咱们或许可以组织那些有河流的村子,在保证自身用水的前提下,匀出一部分水,通过沟渠引流到地势高的村子。这样既能充分利用水资源,也能解燃眉之急。另外,有些山里有泉眼,也可以派人进山寻找泉眼,从山里引水下来。”
杨县令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头道:“琼儿这想法不错,只是实施起来怕是困难重重。首先,要协调各村之间的用水分配,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矛盾。再者,开挖沟渠工程不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春琼坚定地道,“爹,事在人为。咱们可以先召集各村的里正,详细商讨用水分配的细则,制定出公平合理的方案,张贴在各村显眼处,让百姓们都心中有数。至于开挖沟渠的人力,咱们可以发动村民互帮互助,按受益程度划分每个村子出工的比例。我相信,只要跟大家说清楚这是为了全县的收成,为了家家户户都能过上好日子,村民们会理解并配合的。”
杨县令捋着胡须,目光望向远方,缓缓说道,“琼儿所言极是,咱们县如今还算团结,为父这就着手准备此事。时间紧迫,玉米苗灌溉就在眼前,必须尽快行动。”
第二日,县衙内便聚集了郧乡县各个村子的里正。杨县令将当前的灌溉难题和春琼提出的方案一五一十地告知众人。起初,不少里正面露难色,担心自家村子的用水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