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洋洋的变化 (第2/2页)
***
我妈可真高看我了。其实那个时候,我自己都还稀里糊涂没玩明白呢,又哪里懂得如何逗别人开心呢?很多年后,我才对自己当时没能好好安慰洋洋姐而感到愧疚:在刚到小托儿所的时候,是洋洋姐的陪伴让我走出了进入新环境的恐惧;可当洋洋姐不再快乐的时候,我竟然什么都没有做!
1992年,正是我开心得最没心没肺的时候。我认为进了幼儿园从此就是大孩子了,嘴里叽里呱啦背出的唐诗总能得到招待所各个阿姨舅舅的夸赞。而且每天下了幼儿园,晚上还有《小龙人》可以看。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上有尾巴,谁都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小龙人的主题曲我到现在都还能哼唱出来。不开心的坐在角落里的洋洋姐,不再引起阿姨们的注意,能唱歌还会背唐诗的我成了阿姨们的宠儿。
市政府幼儿园与小托儿所截然不同,是个小小的名利场。在这里,负责照看我们这些小孩的人,不叫阿姨叫老师。老师对我们每个小朋友不同的态度往往取决于我们各自父母官职的高低;但她们不会对任何一个小朋友特别坏,因为谁都不知道你爸或你妈明天会不会一下子青云直上。理论上,每一位小朋友父母的未来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不过,这里的家长们鸡娃的心情是一致的。我那时所加入的小班,小朋友们大多周末被家长领去上各种艺术班——书法、绘画、芭蕾、钢琴,全部都是精准打击家长工资的昂贵兴趣爱好,可家长们依然给孩子报这个班报那个班,忙得不亦乐乎。
我爸爸妈妈不知道该怎么给我选,除了我已经开始学习的电子琴,他们更是干脆一下子把书法、芭蕾也都给我报上了,而绘画班也正在排队挤进日程的路上。我妈认为,当我通过书法学会了拿笔之后,就可以再追加一门绘画课了。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一个小孩儿干嘛要学那么多东西,干嘛要那么累?
高燕霞阿姨没有给洋洋姐报那么多学习班,那个时候,一边闹离婚一边忙着招待所餐厅部事务的她,早已经焦头烂额,如何还有心花朵般培养自己的小女儿?只有餐厅部里心细的副厨师长老管,在洋洋姐下了幼儿园回到市政府招待所的时候,变着花样地给她做番茄锅包肉、雪面豆沙、冰糖葫芦等各种那时小孩子最爱吃的食物,连带着让天天与洋洋姐一起下幼儿园的我也沾了不少光。
这些美食却对洋洋姐的心情起不到任何影响。吴洋洋小小的美丽的脸庞上,已经呈现出散不开与她幼小的年龄所不匹配的的忧愁与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