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新闻联播 (第2/2页)
抽着旱烟的老父亲闻言,心疼地看着自己这一脸青涩的大儿子,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可是想到屋里卧病在床的老婆,和自己那本也不够结实的身体,以及自己尚且年幼的小儿子;老父亲一肚子的话,最终也不过总结为一声叹息和几个烟圈。
眼看父亲不再阻拦,陈闵明已经想好了,第二天就去学校退学,然后想办法进城,琢磨琢磨赚钱的门道。在那之后,他很快自己跑去学校办理了退学,又跑到村里的五金厂,跟与自己有族亲关系的厂长求情,才免费佘出了一堆样品。随后,陈闵明拿着父亲跟乡亲们借到的路费,就马不停蹄地在腊月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
而现在,陈闵明下定决心要扎根燕东做生意之后,他开始第一次对自己未来要做的买卖进行了全盘的计划。
首先,是要做什么商品?
陈闵明素来喜欢看新闻联播以便学习国家新出来的政策及了解国家都发生了什么事,但那些宏观的新闻无法直接对陈闵明正在思考的问题给出答案。年轻且学历不高的陈闵明也不懂得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他选择的方式,是去找刚刚认识的方真真和冯雁询问。
方真真说:“锅碗瓢盆这些家里本来就不缺,更不会常买,但衣服、鞋子、包包这些赶时髦的东西,每一年流行的都不同,是肯定需要不时买些新的。只是无论在联营商厦还是市里其他国营商店里所售卖的样式,都十分单一且土里土气的,我一般就定期去沈阳用外汇券的友谊商店逛一逛,或者买了料子自己照着杂志裁剪来做。”
冯雁则说:“衣服鞋子那些我也想赶时髦,但口袋里的工资有限,我一般就多买些丝巾和袜子来让自己有限的衣服搭配出不同的风格。包包我也买,但能遇到那种广州产的时兴的款式的机会不多。”
陈闵明根据她们提供的信息想了想,我要倒腾衣服鞋帽的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我没有启动资金,只能从最便宜的货品开始着手,袜子、丝巾、帽子......这些货品的成本都不高,适合我入手做起。
其次,是从哪里找货源?
陈闵明在出门前,就知道距离自己老家福清不远的晋江及莆田盛产旅游鞋和运动服;而袜子,他之前似乎隐约听去沈阳做买卖的老乡林榕盛提及过,要去浙江的诸暨;至于丝巾帽子,这种厂子遍布东南沿海各地,似乎并不难找。陈闵明打算回头先从自己的老家附近开始找货源,这样在老家的父亲和弟弟也能帮忙采购和寄货。
最后,最重要的,这些货要怎么卖?
陈闵明考虑到自己手里根本没有什么做生意的本钱,租个铺面售卖几乎是天方夜谭了。但这两天同各个五金店老板的交涉,让他发觉自己的口才和销售能力还真不错,那他不如就当个倒爷,把货从南方批发来,再售卖给这边的店铺老板们,这样自己不仅无形中可以省下一大块铺面的成本,自己的生意规模还可以随着发掘越来越多有需求的店铺而迅速扩大。
想到这,陈闵明盘算着,要在过年前赶回南方了,他还有太多的事要做!他很快还清了方真真替他垫付的住宿费,又在一洞桥批发市场采购了些人身样品,就挤上了年前根本买不到座位的南下列车。
世界上很多伟大的事业,往往有着如此微不可察的开端。1989年,“企业家”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辞海》中;而此时的陈闵明距离这个词,尚有千万里遥远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