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救济 (第2/2页)
如果是这样,我反对!虽然他们受灾了很可怜,但咱们家的钱也经不起这么花呀!这样下去,回头你还能剩下来钱吗?别小鬼子还没赶跑,咱们家先破产了!”
听了谭小灵夹枪带棒的话,朱则赶紧解释道:“我这不是想着干活的人,肚子里多少得有点干的嘛!要不然一碗粥早上吃完,不到两个钟头就饿了。
至于这个以工代赈的工钱,也简单,咱们也可以在那边置业的嘛!”
“所以,你是打算在那边买什么?买地种粮食,还是建工厂?再说了,咱们一家人去得了那么远吗?而且,让谁去?鬼子说不定哪天就杀到了!
还有,你的意思是那些老弱病残,只能喝粥?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两顿不够就三顿呗!你这么做,也不怕激起民变!”
对于朱则的解释,谭小灵嗤之以鼻,话里话外,都是对朱则的想法更加不赞成。
听了谭小灵的话,朱则想了想,觉得谭小灵的话,虽然让他这个老公有些下不来台,但不得不承认,她说得很有道理!
他想起后世疫情时,自己在义乌创业做电商,全市封闭的时候,义乌各街道给辖区内的租客送各种物资。有蔬菜有肉,结果还有人嫌弃物资太差,不是他们爱吃的。把他的房东鼻子都气歪了,因为他们房东自己啥也没有!
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了无数个台阶的后世,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何况是现在!
这可是民国1938年,一大半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呢!而且自己现在是有钱,但还远没到巨富的程度!
想到这,他对着谭小灵说道:“小灵,你说得对!这样,我改一下,煎饼摊不设了,除非咱们的粥铺成了项目上的大食堂!咱们也不在前方置业建工厂,最多开设一两家商铺,卖一些当地急需的生产生活物件。”
最后,对于救济黄泛区灾民的事情,几个人商量好了之后,一致决定:等朱则确定去往的县城之后,派俞承豪带两个班,前去处理救灾一事。等当地的情况稳定下来之后,再将粥铺转交当地的县长县政府,功成身退。
于是,吃完饭后,朱则立刻急急忙忙地就来到了总统府,并从林森那里,得到了受灾城市的大概情况。
林森听说朱则打算送一批粮食过去救济灾民很是惊讶。
由于重庆到河南的距离较远,实际上他觉得朱则这么大老远过去救济灾民,并不妥当。
但是他不好打击朱则的积极性,否则,会很容易让百姓们觉得,国府有能力有办法解决黄泛区的问题。可实际上,国府压根就没什么办法!
随后,林森根据实际情况,给朱则推荐了周口,因为这个地方,相对其它地方来说,距离要近一些。
“小朱啊,从地方报上来的情况来看,黄河水分成了两路。
其中一路,沿着地势,汇入沙河,到沙颍河,流入淮河,最后入海,沿途淹没了不少的城镇,这个周口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处在河流交汇处,受灾情况比较严重!
你若真想的要派人去救灾,我建议你就去这里!如今黄河泛滥,这里又处在我们国军控制范围之内,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