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丰南号农场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十万大山:1840!
事不宜迟,正好又是农闲季节。
沈云峰于是就上山组织人手,从赤腰瑶寨和十家瑶寨调动大量的劳力,对基地后的一片土地进行开荒。
高地整成红薯地,低地整成水田,这地方从十万大山流下的溪流也多,水渠便依势而建,灌溉也很方便。
田地自然算在“丰南号”的资产里面,但在县衙登记的名义都是在自然人的名下。
为了以后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土地大多登记在物流园几个人和黄兴发名下。
整体这边建成以后,沈云峰将之冠名为“丰南号”农场。
十家瑶寨和赤腰瑶寨的瑶人都有参加农业基础改造大会战的经历,所以上手很快,对田地如何改造也有了一定的心得。
至于重活需要力工的,有知县老爷罩着,沈云峰也不怕啥,也调了一部分海贼和土匪中的力工下山来干活。
足够的人手,改造起来也快,要成为熟地,那自然要好几年,但不追求单位面积产量。
第二年先解决酿酒粮食来源紧张的问题,开垦个两三百亩就先可以凑合了。
同时,开始在赤腰瑶寨和十家瑶寨开始征集报名到“丰南号”农场工作的人员。
要摆在以前,山瑶肯定不愿意下山,但由于“丰南号”的扩张,赤腰瑶寨和十家瑶寨一部分年轻人已经领教了山下的精彩,自然蠢蠢欲动。
“丰南号”也公布了相应的条件,一是建房,去农场的都有房屋居住,是家庭的按照家庭分房。
二是凡是能有劳动力的参与农业生产的,都可以发工资。
三是未来在农场建学堂,孩儿们就近在农场上学。
这样一来,许多人就开始考虑了,尤其是那些儿子长期在团练巡逻基地的瑶人家庭,不如去农场,一家人也近一些。
陆陆续续的,就开始有人报名了。
于是,农场就开始建房了,现在有了升降机,从水路,砖块的运输也方便了。
但山上的土还是紧缺的,大家一商议,运土改为运煤,直接在农场开始烧砖,就地建设。
砖块一旦有富余的,还可以发卖到京族三岛,而且运输的距离也近了不少。
扩张带来的矛盾就是人力和生产扩大化的矛盾,熟练的技工需要更多,学堂的毕业生也需要更多,但这不是李九章一挥手就能弄来的资源,还是需要一步步的培养。
技工制度由于政策的扶持,力工都渴望转为技工,在岗位上的能动性也越来越大。
比如原本负责烧炉子、拉风箱的力工,在不断有机会锻铁的时候就会认真学习技术,一旦有了一定的进步,在锻铁的岗位上能够合格,就能转为技工。
例如桅灯的产量,很大程度就是制约在技工数量上,因为没有焊条,铁构件就需要熟悉的技工来手工打造,一旦技工的数量上升了,产量就会上升很快。
技工的数量在明年将会有很大的提升,这一块沈云峰并不担心。
学堂的学生是他最关心的,因为大部分学生还是要走向技工和安保的岗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