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棘圜志 > 第19章 太医试验

第19章 太医试验 (第2/2页)

说着,他从药囊中取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药包:\此为硫黄、甘草、当归的特制配方,可暂解眩晕。但必须立刻将墙面重新处理,否则会有更多人中毒。\

主考官听罢,与两位同僚低声商议片刻,突然问道:\此法可是得自何处医书?\

这个问题正触及要害。沈明轩稍作沉吟,从容答道:\此法并非出自医书,而是来自民间一个特殊案例。\

见考官示意他继续,他娓娓道来:\去年在济世堂,遇一位制墨匠人,symptoms与今日病患相似。后经查访,发现其所用原料中,铅粉占比过重。通过多次尝试,最终以硫黄为主药调治,方见奇效。\

这番说辞滴水不漏。他将现代医学理论巧妙融入实际案例中,既解释了治疗方法的来源,又体现了\学于民间、用于民间\的医者之道。

\善哉!\主考官徐简捋须点头,\医道贵在活学活用。若只拘泥于典籍,如何能应对千变万化的病症?\

另一位考官也道:\况且此法确有道理。《本草纲目》中就有'硫黄治金石毒'的记载,只是少有人联系到铅毒。\

就在这时,那位病患突然道:\大人,小人想起来了!确实最近营中重修了值守岗亭,墙面刷得雪白,天热时还有股怪味。\

此言正好印证了沈明轩的诊断。主考官闻言,立即吩咐人去查看护卫营的岗亭。

\不过,\三考官忽然问道,\既用硫黄,何需佐以甘草、当归?\

这个问题颇有深意。沈明轩答道:\硫黄性烈,独用则伤正气。甘草能调和诸药,当归可养血活络。此乃《黄帝内经》中'毒药攻邪,甘药和之'的道理。\

这个回答既符合传统医理,又暗合现代药理学中\协同作用\和\降低毒副作用\的原理。

\好一个'毒药攻邪,甘药和之'!\主考官击案赞赏,\不拘泥于形式,却又不离正理。沈大夫,你可知这正是太医院最需要的人才?\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其他考生虽有不甘,却也不得不承认沈明轩的表现确实出众。

\还有一事。\沈明轩趁机道,\此类中毒案例,在下建议应当立即查访全城同类案件,尤其是新粉刷的衙门、宅院。同时,应制定新的油漆用料标准......\

\说得好!\徐简站起身来,\医者治病,不仅要救眼前之急,更要防未来之患。这才是大医之道。\

就在这时,派去查看护卫营的人匆匆返回,脸色凝重:\启禀大人,果如沈大夫所言。那新粉刷的岗亭中,不止一人有类似症状!\

主考官当即拍案:\此事干系重大。来人,速请兵部、工部官员前来商议。沈大夫,烦请你留下,详细说明防治之策。\

其他考生见状,知道胜负已分,纷纷告退。有人不服气地嘀咕:\不过是个地方医者,竟能......\

\医者无分贵贱。\沈明轩平静地说,\济世为怀,方是正道。\

这时,那位吏部员外郎上前道:\下官作证,沈大夫医术确实不凡。上次为下官诊治的怪症,至今京中谈起,仍称神奇。\

太医院外,夕阳西下。沈明轩望着这座古老的建筑,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现代医院里那些严格的职业标准和预防措施,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将这些理念带到古代。

\沈大夫留步。\徐简追出来,递上一封信函,\太医院已拟好举荐书,明日递呈御前。另外,老夫斗胆问一句,方才那些检查手法......\

沈明轩心中一凛,但见徐简神色和善,便道:\学医多年,对人体反应多有研究。这些验证方法,都是经验所得。\

\妙哉!\徐简捋须大笑,\医道之精妙,正在于此。不拘一格,推陈出新。老夫虽年过花甲,今日仍有所获。\

归途中,沈明轩遇到了专程等候的张若兰。

\如何?\她笑问。

\还算顺利。\沈明轩说着,目光落在远处的皇城,\不过,这次的铅毒事件,恐怕不是偶然。据说有人专门采购了大量劣质颜料......\

张若兰神色一凝:\要查查背后的商路?\

\嗯。\沈明轩点头,\此事关系重大,不能掉以轻心。回去要安排白衣堂的人......\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在这座充满恩怨的都城里,一场新的较量即将展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