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央选的含金量 (第2/2页)
身为预计报考明年春闱的儒生,自然要时刻紧跟大明国策,亲眼看看田亩清丈是怎么回事儿,以及对老百姓的利弊影响,方能在明年春闱考卷上言之有物。
这样的说辞,还有贴地气的关怀。
以及有意引导,吐槽着这一路上,他们在各地见识的风土人情,以及这风土人情下隐藏的各种腌臜到不便言表的龌龊,终于是让老汉将戒备的心放了下来。
确认这两人应该不会是那些个村霸泼皮留下来的眼线了。
老汉这才开了口,对近些天来的遭遇,发出了无奈的控诉和挽叹。
一边说,一边也感慨,同人不同命。
新野县到底只是个下县。
穷乡僻壤的。
莫说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做官,就是朝廷安排退伍的老卒都不愿意到新野来落户。
而就隔着几十里地的另一处上县,那里的某处村落回乡了一位退伍老卒,不仅带着太子殿下指派朝廷下发的抚恤,每日给大家伙念报社送来的报纸,时常还能与下乡的衙役,小吏说得上话。
各种时政,好处,那是一个不落。
哪像他们。
两眼一抹黑,什么时候被人巧取豪夺了都不知道。
两位儒生默默的听着。
唠了好一阵,婉拒了老汉家一起吃晌午饭的好意,喝了水,便出门再次踏上了“游学”路。
“尚礼,你猜的没错,这新野县,果然大有蹊跷啊,要不是我们有意避开了那些眼线,只怕我们到期履职了都查不明白。”
当离开了老汉家半里地,那个相对清瘦着的儒生如是说道。
“子澄过誉了,兵法有云,声东击西。”
“这还是咱们在宫里实训时,常少詹事教授我们的一点小算计。”
“咱们乔装打扮进入新野县提前打探,被人检举告发,然后临近换地再被拒,再后来就被重重监视,自然是吸引了他们不少的人力。”
“想来他们也是知道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生怕走漏了消息,坏了他们谋夺人家家产的算计。想将所有人拖下水,一劳永逸,故而才有了那份“万民书”。”
“如今虽然获悉了真相。”
“可要如何破局,仍旧一筹莫展啊。”
“这份裹挟了民意的“万民书”,要是没有合理合法的说辞,难以废除的令人心服不说。”
“就算废除了。”
“法不责众之下,如何查证罪魁祸首,将之按律惩处,亦是一道难题。”
“他们定然会相互推脱,相互串供的。”
说到这。
两人又莫名的齐齐停下了话语和脚步。
似乎,他们在朝廷实训时,常少詹事同时也讲过近似的案例啊。
两人对视一眼,目光中都莹莹放光。
“尚礼也想到了?”
“子澄一起说?”
“囚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