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合 作 (第2/2页)
听到这里,司徒佑心头不禁一震,但脸上依旧保持着犹豫不决的神色。沉默片刻之后,他才缓缓地开口,“既然三哥如此有诚意,若是再三推辞拒绝,倒真显得有些不近人情。那么好吧,臣弟愿洗耳恭听了。”
话说当年,上官鸿初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之时,偶然间结识了当时还尚为皇子的晋安帝。
二人可谓是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彼此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经史子集,亦或是民间趣事,他们都能畅谈无阻,甚至常常通宵达旦而不知疲倦。
即便后来,上官鸿得知了晋安帝尊贵的身份,对待他时也依然能够做到不卑不亢、举止得体。
大约二十年前,朝廷中爆发了激烈的四王争储之乱,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搞得整个国家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就在这风雨飘摇之际,晋安帝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决心要彻底终结这场无休止的内斗以及来自外族的种种忧患。
然而,这四位王爷可不是等闲之辈,他们个个实力超群、智谋过人。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当中,晋安帝曾多次遭遇四王的追杀。
命悬一线之际,上官鸿挺身而出,舍生忘死赶赴救援。
不仅如此,此后上官鸿还始终陪伴在晋安帝左右,不断地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地辅佐着晋安帝。
最终,他们成功地将四王一举歼灭,彻底平息了这场内乱。
内乱平定之后,晋安帝顺利地登上了皇位。他深知此次能够成功铲除四王,上官鸿功不可没,于是便准备对其大加封赏,赐予高官厚禄。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入京为官这样难得的机会,上官鸿竟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选择了前往当时最为艰难困苦的郡县担任官职。
一晃便是六年过去了,谁也没有想到,曾经那个极度贫困潦倒的郡县,在上官鸿的治理下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里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一片富饶繁荣之地,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美满。上官鸿凭借着卓越非凡的政绩声名远扬,受到了百姓的赞誉和肯定。
晋安帝得知此事后,心中大喜过望,接连下达了三道圣旨,紧急征召上官鸿入京。
上官鸿抵达京城后,很快就被任命为刑部侍郎。而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由于他在任上表现出色,屡建奇功,又再次获得提拔,一路高升,最终坐上了右丞相的高位。
司徒晟凝视着自己的弟弟司徒佑,缓缓开口问道:“六弟啊,你可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上官丞相一直都能深得父皇的器重和信任呢?”
司徒佑假装一脸疑惑地摇摇头,表示不知其中缘由。
司徒晟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其实原因很简单,上官家原本只是一个郡县的普通家族而已。更为重要的是,上官丞相的家族与朝廷中的那些权贵势力毫无瓜葛牵连。正因如此,父皇才能如此放心大胆地任用他呀!”
司徒佑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三皇兄您的意思是,现今五皇兄想尽办法都要和上官家产生联系、有所瓜葛。如此一来,父皇定然会对他心生不满吧。”
“陈家随军而归这事,难道不是最有力的证据吗?”
听到这里,司徒佑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道:这司徒晟明明被软禁在家中,却对于朝廷中的消息了解得如此清楚,实在令人惊讶。
看来正如自己的母妃所说,西王母族的势力果真不可小觑啊!
更何况西王踏入朝堂已然有六个年头,恐怕其党羽众多。若能与其合作,倒也不失为一个可行之策。
稍作思考后,司徒佑接着问道:“三皇兄,依您看,此次的舞弊案是否有可能是上官丞相在背后指点五皇兄所为呢?”
“这个嘛……谁又能说得准呢?”
见司徒晟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司徒佑赶忙表明态度:“三皇兄,如果有什么地方需要小弟帮忙出力的,请尽管吩咐便是。”
司徒晟闻言,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然后他略微凑近司徒佑,刻意压低声音说道:“眼下魏国舅身陷囹圄,想必皇后娘娘很快便会派遣二皇兄回京来处理这事。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劳烦六弟替我将一封信送到二皇兄手中便可。”
司徒佑挑了挑眉,略带疑惑地说道:“只是送一封信这么简单吗?”
司徒晟微微颔首,嘴角轻轻扬起一抹笑容,随后缓缓伸手入怀,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封信件。
他将其递到司徒佑面前,轻声笑道:“这封信嘛,你若想看,尽管看去便是。”
司徒佑摆了摆手,皮笑肉不笑地说,“我对哥哥们的阴谋诡计可不感兴趣。”
长叹一口气,感慨道:“如今,臣弟我初次入朝听政,许多事情还不太清楚呢?有时候啊……”
司徒晟轻笑一声,翻开床上的书册,伸出手指轻点其中一个人名,解释道:“此人虽说官职不高,但对于朝中那些肱骨之臣,生平过往之事可谓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然后又指向另一个名字继续说道:“还有这位,他更是能够把朝中各部官员之间的纠葛牵连给你讲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呢。”
听到这里,司徒佑的眼底不易察觉地闪过一丝计谋得逞后的得意光芒。
他迅速收敛神色,换上一副诚恳模样,“三哥尽管放心好了,臣弟一定会将此信安全送达目的地的。”
然而,两人的心中其实都各自怀揣着不可告人的心思和盘算。
这场看似达成的合作实则暗藏玄机,充满了无数难以预料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