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清淇往事 > 第112章 老将治企波折起 清淇业务陷低迷

第112章 老将治企波折起 清淇业务陷低迷 (第2/2页)

诗朗身为同济大学毕业,对技术人员确实比较关注。他偶尔会在午后,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来到技术部门。看着那些专注于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他会和技术人员聊上几句,轻声询问研发进展:“最近项目推进得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跟我说。” 试图从技术创新上找到公司的突破口。可在心里,他却在想,如果当初没来这里,自己或许还能在其他领域安稳地发挥余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这艰难的处境中挣扎。

然而,大环境的恶劣以及总部同样面临困境,让他们的努力显得收效甚微。在巨大的压力下,诗朗有时会在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没和古老总商量就做了决定。比如调整了一次技术部门的工作安排,希望能提高工作效率。当古老总得知此事后,心里有些不舒服,忍不住把诗朗拉到一旁,压低声音抱怨道:“老诗,不是我说你,这种事你好歹跟我商量一下啊。现在公司情况这么复杂,咱们做事得拧成一股绳,不然下面的人该怎么看?” 诗朗心中有点委屈,他本意是想把事情办好,却没想到让古老总不高兴了,他无奈地解释道:“我也是着急,想赶紧把工作推进一下,下次我一定注意。” 此刻,两人心中都五味杂陈,后悔自己陷入了这个艰难的局面,却又不知该如何摆脱。

古老总因年龄渐长,身体机能下降,愈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中午若不休息,整个下午便会浑浑噩噩,思维迟钝,精神萎靡不振。所以每天一到午休时间,他便会回到办公室的小隔间,躺在那张略显陈旧的躺椅上,闭上眼睛,试图在短暂的休息中恢复一些精力。公司里,生产线上的工人依旧忙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偶尔会有人小声嘀咕几句关于古老总午休的事:“老古年纪大了,确实需要休息,咱们也多理解吧。” 销售人员外出跑业务,在寒风中穿梭于各个客户之间,艰难地寻找机会,每一次被拒绝都让他们的信心受到打击。古老总在躺椅上,听着外面的声音,心中满是后悔和无奈,想着如果不来这,自己此刻或许正悠闲地晒着太阳,而不是为公司的存亡忧心忡忡。

在招待客户的场合,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次宴请重要客户时,酒店包厢内灯光璀璨,美酒佳肴摆满一桌。窗外,冬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给这寒冷的世界又增添了几分寒意。酒过三巡,客户们谈兴正浓,气氛热烈,然而,古老总却不知不觉地靠在椅背上,眼皮渐渐耷拉下来,似是有点困意。客户们看到后,虽没说什么,但眼神中还是闪过一丝不悦。平日里,古老总和诗朗在招待客户时,也总是表现得中规中矩,缺乏那种能让客户眼前一亮的热情与活力。他们只是按照流程敬酒、交谈,却无法像其他竞争对手那样与客户打成一片,营造出热烈的合作氛围,使得一些潜在的合作机会,无声无息地溜走了。其实,他们并非不想招待好客户,只是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倦怠,让他们难以做到尽善尽美。诗朗在宴会上,看着客户们不太热情的反应,心中后悔不迭,觉得自己来这里不仅没帮上忙,还可能毁了自己的声誉。

古老总在巨大的压力下,脾气也变得有点急躁。有时,员工因工作需要正常外出出差,出发前忘记向他汇报,他就会忍不住数落几句:“怎么回事?出去也不知道说一声,公司现在这么忙,万一有急事找不到人怎么办?” 有一次,他还因为类似的事,顺带抱怨诗朗对员工管理不够细致,导致自己工作受影响:“老诗,你看看你,对下面的人管理太松了,这样下去怎么行?” 诗朗心中满是无奈,他深知公司如今困境重重,大家都在尽力,可面对古老总的抱怨,也只能默默忍受,苦笑着点头:“是我没做好,我以后注意。” 两人心中都明白,在这艰难时刻,彼此的矛盾只会让情况更糟,但后悔的情绪却时常涌上心头,影响着他们的心境。

屋漏偏逢连夜雨,市场环境风云变幻,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总部下达给清淇的订单如同秋日的树叶,越来越少。回想李总在任时,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力,积极开拓新客户,大力拓展其他市场,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前景一片光明。那时,公司的会议室里常常充满了激烈的讨论声,大家为了新的项目和合作机会争得面红耳赤。然而,之前聘请的销售老总离开后,古老总和诗朗由于信心不足和精力有限,未能及时安排合适的人员跟进客户关系,使得那些曾经与公司建立深厚合作的老客户,在一次次的等待与失望中,逐渐转向了其他竞争对手。业务量如同自由落体般急剧下降,公司的营收大幅缩水。财务报表上那不断下滑的数字,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古老总和诗朗的心。而他们,在困境中失去了主动寻找新销售途径的勇气和动力,只是被动地应对着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问题,眼睁睁看着公司在市场的浪潮中摇摇欲坠。此时,古老总和诗朗看着这一系列糟糕的状况,心中的后悔愈发强烈,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接手的公司会陷入如此绝境,而自己似乎也无力回天。

随着业务量的持续减少,公司面临的困难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资金紧张到了极点,账户上的资金就像干涸河床上的水滴,日益减少。给员工发工资都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每次预付款到账,古老总首先想到的便是留下足够的钱来发放工资,以维持公司表面的稳定。他坐在办公桌前,对着财务报表,眉头紧锁,反复计算着每一笔开支。至于采购生产所需的材料,只能无奈地往后推,生产环节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原材料的短缺使得生产线时常停工,机器的轰鸣声戛然而止,工人们只能无奈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产品交付延迟,客户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投诉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到公司。公司的声誉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在行业内的口碑逐渐下滑。公司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的破船,船身千疮百孔,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摇摇欲坠,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古老总和诗朗看着公司一步步走向深渊,心中充满了痛苦与无奈,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却又不甘心就此放弃。

员工们看着公司日益衰败,人心惶惶。年轻有能力的员工开始私下投递简历,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他们在下班后,悄悄坐在电脑前,浏览着招聘信息,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而一些年纪稍大、缺乏竞争力的员工,则在岗位上消极怠工,失去了往日的工作热情。他们机械地完成着手头的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主动。古老总和诗朗看着公司这般景象,心中明白公司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他们绞尽脑汁,却一时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困境如潮水般一步步加深,心中满是痛苦与无奈。

古老总和诗朗究竟能否力挽狂澜,带领清淇走出这重重困境?清淇公司又将何去何从?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