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试制艰辛寻突破,清淇未来待曙光 (第2/2页)
有一天,冯林在办公室累得趴在桌上,眼神呆滞,仿佛灵魂出窍。赵总路过,轻声说:“小林,别硬撑,身体要紧。”随后又叮嘱黄主任:“别把所有担子都压在冯林身上,大家一起想办法。”
薛强反复试验,敏锐地察觉到转动体转动和笼框位移关系紧密。他心想:“降低速度或许能有奇迹。”找来变频器,将速度从 50 赫兹调到 30 赫兹,神奇的是,转动体内的笼框竟然纹丝未动。薛强兴奋不已:“速度影响太大啦!冯林,赶紧和总部工艺人员确认,说不定这就是突破口!”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总部的项目负责人说:“速度是不能随便改的,不能一有问题就想避开。”
冯林再次陷入了沉思,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
于一个迷宫之中,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未知和风险。他知道,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难题,更是对他决策能力和勇气的巨大考验。
公司内部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些员工议论纷纷,有的说:“总部安排这个项目,本来就存在比较大的风险,技术不成熟就接单子了,你看现在搞成这样。”也有的说:“公司也不能守株待兔啊,不接新东西不创新也不行啊。”总之,大家对这个项目缺乏信心,李总心里也有点犯嘀咕。这里是以生产为主,这次算是研发,清淇目前感觉没人也不行啊,李总心里思考起清淇公司的定位问题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薛强决定召集所有相关人员,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每个人都表情严肃。薛强首先阐述了目前的困境和各种选择的利弊,然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激烈的争论和深入的分析,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在保持现有速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定位装置的设计,并对设备的结构进行微调。
方案确定后,大家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薛强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个改进措施都能准确无误地实施。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新的试验开始了。当设备启动的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只见冯林轻按开关,各压紧气缸缓缓下压,压到指定位置,然后冯林再开动翻转体,翻转平稳运行,笼框没有一丝变形和移动,笼框里的物料也跟着移动,无滑动现象。那一刻,车间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整个清淇人松了一口气。
而冯林回家时几乎瘫倒在床上,也不知是劳累的还是过度兴奋的。
李总听说试验很成功,亲自赶来查看。看到眼前的情景,他也很开心,毕竟这是清淇第一次这样做,而且看起来也基本成功了。但他还是保持审慎乐观,说道:“我们最终还得看用户使用怎么样,所以大家要再接再厉。”
然而,这真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吗?他们能否在这场试制的鏖战中突出重围,迎来胜利的曙光?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