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江南求学情丝绕,小院思君意韵长 (第2/2页)
当天晚上,他把旅途中发生的情况,以及自己此次来学习的想法,写成了一封信,第二天寄给了张珺怡。他知道,这封信寄出去,意味着向全厂公布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一个大学生平白无故地给车间一位异性工人写信,那就能说明他们是正式在谈恋爱了。所以他慎之又慎,信中没有出现过分的字眼,以免被人看到后说三道四。信中详细地讲述了这一路的经历,也解释了他为何执意要接受这次学习机会。在他看来,这是难得的机遇,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没有了。但他也明白,张珺怡或许会担心,他这一走,离她越来越远,原本在家就有的困扰,到了外面可能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张珺怡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去门卫那里看一眼,翻一下每天来的报纸,名义上是看报纸,实际上是想看看有没有连青云给她的来信。在连青云离开的第三天,终于等来了他的来信,信封是白色的,上面画着一只可爱的小燕子,里面鼓鼓的。她赶紧拿了揣进自己口袋里,到车间也不敢看,就放进包里,她心想,还是回家一个人可以静静地慢慢看。连青云的这封信写得规规矩矩,和他的为人一样,张珺怡也能想得到,信中没有一句激情的话,读起来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平淡。即便想到了这一点,她还是有点失望。但信的末尾签名是 “青云” 二字,张珺怡感觉还是有点小小的激动呢。她看着那熟悉的字迹,仿佛看到连青云那认真书写的模样,心里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
过了些日子,张珺怡给他回了一封信,信中把工厂近况也给介绍了,她说,厂里专门为大学生住的二层小楼快好了,工厂办公楼也快要启动了,也许等他回来,就不住那个仓库了,可以搬到新房子住了。信字写得非常漂亮,连青云第一次看她书写文字,想不到这女孩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字确实写得不错,这说明家庭教育是不错的了,自己一个山沟沟出来的农民能结识她,真是自己的运气。
再说这江苏化工学院,现更名为常州大学,是一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高校。学校始建于 1978 年,最初名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和常州分院。1981 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 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10 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附近都是农田,北边是鸿光飞机制造厂,南边不远处就是金狮大厦。在那个永久、凤凰自行车当道的时代,拥有一辆金狮自行车也是件了不起的事,而制造厂就在眼前,这让他对江南的工业发展速度钦佩有加。
化工学院边上是花园新村,那可是全国闻名的第一个新村,建得十分漂亮,让连青云赞叹不已。
化工学院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他们这些二次培训的化工机械系学生,都是全国各地工厂送来培训的,制定课程主要从应用角度来进行,也是全国第一次在化工行业进行的针对性的培训,以适应国家管理体系发展的要求。连青云晚上认真复习功课,白天认真记着笔记,一心想着把本次要学的知识学到手,不辜负厂长的期望。这里的环境特别好,每当傍晚来临,那乡村结合部的田野里就会传出树蛙的叫声,那树蛙像是在演奏一场属于大自然的音乐会。起初,那一声声的蛙鸣在连青云听来充满了田园的气息,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独特乐章,让他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学校的伙食挺不错,水饺和米糍粑美味可口。连青云和同住的无锡化肥厂的同志相处愉快,他们玩起了打麻将,那些同志因为理论知识学得吃力,天天缠着连青云帮忙。而连青云的人生,也在这学习之旅中,悄然发生着变化,未来的道路,在他面前缓缓铺开,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休息之余,连青云会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周边的田埂上散步,看他们在田里捉长鱼,欣赏田野风光,金黄的水稻和金黄的油菜花交相辉映。田野间的小溪潺潺流淌,像是在低声吟唱。有时上街买些日用品。那时的常州只有一条主街道,不宽,也就只能走两辆车,街边老房子居多,没有超市什么的。周日 8、9 点钟到街上时,就看到临街的市民在刷马桶,用那种竹制的刷把,把马桶刷得哗哗响,夸张一点的话,就像一场交响乐呢,现在的人简直无法想象会有这样的场景。那马桶一般都是红色的,常州那时婚嫁,女方都得陪个新马桶,马桶里装了一些染成红绿各色的花生百果类的,寓意着祝愿新娘子多生且男女错开生之意。遇到学校附近有赶集时,就会看到有人推着平板车,上面摆放着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马桶,这也算是常州 80 年代轻工发达的标志性产品之一了,就像改革开放之初,温州的第一批发廊就是改革的先锋,她们纷纷走出大山,为温州发展掘了第一桶金。比如,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做梳子,做各种手艺品,各种各样,非常实用且具有美感,行销到全国各地。连青云送给张珺怡的第一件礼物就是一个月牙型的制作精美的木梳,那是他放在信封里寄给她的。
连青云学习之余的另一个空间,那就是在想张珺怡,想她飘柔的长发,笑眯眯的脸庞,脆甜的笑声…… 会想她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写信给他呢,她闺蜜会常带她出去玩吗,她是不是并不感觉孤单呢。不过他偶尔也会想起李静,但会突然心里一阵颤抖,使他立马回过神来,不敢乱想,以免迷了心神。他通常会把自己的心情写在笔记上,有时会常睡不着,心情愈发烦闷,窗外那树蛙的叫声就仿佛变成了一种聒噪的噪音,一声声地钻进他的耳朵,让他的心情愈发烦躁,他开始渐渐地讨厌起这种叫声来。突然有一天,连青云收到一封未写名字的信,他就在想,看字不像是张珺怡写的呀,心里一阵乱跳,难不成是李静写的?心里有一种小小的期待。他的手指微微有些颤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展开信纸,果不其然,正是李静。他的心像是被投入了一颗小石子的湖面,波纹涌起。他有些紧张又有些欣喜地逐字逐句读着信中的内容,李静在信中诉说着一些日常的琐事,还有对他的牵挂,那一行行娟秀的字迹仿佛带着温度,让连青云的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暖流。
半年的学习时光匆匆而过,连青云仿佛变了一个人。他的知识储备如同雨后春笋般疯长, 这来源于他对知识的不断渴求,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一定能够掌握特种设备关键的设计技术,为企业取得许可证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过他和常人一样,感情丰富呀,这导致他在思念和愁绪中头发大把大把掉落,额头出奇的光亮。他望着掌心脱落的发丝,心中满是困惑与恐惧,一时想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这迷茫之际,连青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清淇厂,那个他曾经挥洒汗水的地方。或许,那里才是真正适合他的归宿,离开了那片熟悉的土地,他就像失去了力量源泉一般,整个人都变得有些无措。可一旦再回到那方土地,他和张珺怡、李静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又让他心烦意乱起来了...
以下以一首词作为本文的结尾:
《清平乐?青云情思》
梅花香冷,情窦悄萌影。路远羁心添别景,谁解相思难定。
江南学府求知,佳人梦里成诗。岁月悄磨爱恨,且留一念成痴。
悠悠尘世徘徊,等待佳人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