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清淇往事 > 第15章 焊花闪耀功成宴,美酒飘香情韵添

第15章 焊花闪耀功成宴,美酒飘香情韵添 (第2/2页)

众人纷纷鼓掌,表示感谢厂长的关心。说着说着也就要下班了。高主任拟定了名单,然后邀请大家一起去。

这大概十来个人也各有不同噢,有的是当地的,多数是来这里工作的外地大学生,如肖键,他是来自盐城的,杨红来自连云港的,而连青云是来自山西的。这些刚来的大学生一时还买不起自行车,需要工作过两三年,所以出门有时没公交车,就借个自行车,如连青云出去,就借王师傅的旧车子。所以这次出门,黄秀华说大家就不带车了,反正也不够用的,就一起走出去,顺便作一个短途旅游呢。大家听了,一致同意。

走出厂门。出门正面是沿东向西的里运河了,那悠悠的里运河宛如一条蜿蜒的蓝色丝带,河水缓缓流淌,波光粼粼,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运河边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一些石板,这些石板经过岁月的打磨,光滑而又透着古朴的气息,下班时,工人们常常坐在石板上,在夕阳的余晖中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

沿着河岸前行,便能看到一个繁忙的砂石码头。那庞大的挖砂机宛如一个不知疲倦的钢铁巨兽,发出阵阵低沉的轰鸣声,机械臂有力地挥动着,一斗又一斗的砂石被精准地装卸到停在路边的汽车箱里,扬起的沙尘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点点金光。河对面,一座电厂巍然屹立。电厂那高耸的烟囱仿佛是一个沉默的巨人,正源源不断地吐出缕缕青烟,袅袅上升,与天空融为一体。河面之上,一艘艘运煤船在缓缓行驶,船身被煤炭染得乌黑,压得船身吃水很深。在船与岸之间,那长长的输煤传送带正一刻不停地运转着,煤炭在传送带上翻滚着、跳跃着,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煤炭,为电厂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厂门再沿河北西路往东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面粉厂那高大的大料仓。大料仓就像是一座巍峨的现代建筑雕塑,笔直地耸立在天空之下,在落日的余晖中,那仓壁被染成了一片金黄,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仿佛一座被阳光眷顾的宝藏。接着向东走,那就是煤球厂了,这个承载着全市居民生活大计的工厂静静地,那时煤气很少,能用上的家族为数不多,在工厂职工中能用上煤气是需是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才能有一罐煤气指标的,如工厂的潘高工就是有这个的。向前行走继续向前走,便来到了人民剧场。这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在过去,这里是热闹非凡的市区文化活动中心,承载着无数的文化演出和艺术交流活动。然而到了八十年代,这里的氛围逐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人们尽情跳舞唱歌的纯娱乐之地。灯光闪烁,音乐飘扬,人们在这里尽情释放着自己的热情。

在这去往新半斋的路上,年轻人的活力弥漫在空气中。黄秀华作为负责工厂文化的人,平时就爱写文章和小诗,她望着悠悠流淌的里运河,灵感如泉涌般而来,她轻声吟诵道:“运河碧波映霞光,成功之喜满心房。众人同行赴盛宴,佳肴美酒共飘香。” 她的诗仿佛为这热烈的氛围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大家听后都纷纷称赞,笑声和讨论声交织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向着新半斋走去。

走到北门桥,此时的北门桥只能够两辆车对面通行,即单行一车道,有一辆车过,行人就得走在路牙上了,所以这一群人到桥上就走行串,但正好看看里运河周边的风景呢,如我们向西看,那是有一座桥叫着红卫桥,可是南北交通要道,所有货物只能从此桥经过的,桥很美,拱拟一轮明月,吊在水里。转脸向东时,我们就看到了一座桥,那就是水门桥了,这座富有历史意味的桥,依然散发着特有魅力。众人来到新半斋,这是一家有着独特韵味的老店,老店古色古香《新半斋饭店》。新半斋饭店创办于 1910 年(宣统二年),是淮安老牌饭店。20 年代有名厨张文显、孙宝仁等,他们擅长烹制淮式菜肴。饭店传统名菜丰富,像软兜长鱼、煨脐门等,色香味形皆佳。孙宝仁师傅的 “炒软兜” 和 “炒虾仁” 堪称一绝。面点也特色十足,有油糕等多种。20 世纪四五十年代,新半斋经营规模大,四大特色冷盘拆(骨掌)翅、熏鱼、酱虾、佛手罗(蜇)皮久负盛名。新中国成立后,它承担重要接待任务。1975 年因淮海南路扩宽改造,店面受影响,靠面点、小吃等维持。其烧卖很有特色,掺入淮阴独有的 “黄焖” 配料,将猪前夹肉切丁焖烂,冷却装坛,冬天埋地下经 “数九” 后香气绕梁。新半斋饭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服务员拿着菜单请大家点菜,高主任说,我写你记吧,你听我唱给你听:嘿哟,您听好咯!我们要软兜长鱼、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白袍虾仁、拆烩鲢鱼头、文思豆腐、三套鸭、水晶肴肉、平桥豆腐、开洋蒲菜、炝虎尾、鸡包鱼翅、清蒸鲥鱼、扬州炒饭、翡翠烧卖、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黄桥烧饼、藕粉圆子。。。抑扬钝错。服务员都听闷了,她说我也来不及记呀,领导,还是点吧,众人一阵大笑,大家想,这高主任到底是见个市面的人,到哪里也不怯场呢。高主任坐主位,主持,请连青云谈来厂感想及焊接项目成功体会。连青云感慨道:“初来工厂,这里的一切对我而言既新鲜又充满挑战。从对焊接工作的懵懂到深入钻研,每一步都在积累。这次项目的成功,让我深知团队协作的力量。每个人都像一颗螺丝钉,缺一不可。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大家齐心奋斗的成果。”

大家照样是一起鼓掌,认为连青云可是好谦虚的噢。上菜来了。。。很快,一道道淮扬名菜被端上了桌。有软兜长鱼,这软兜长鱼是淮扬菜的经典;还有开洋蒲菜,高主任介绍道:“这开洋蒲菜啊,又叫抗金菜。南宋建炎五年,金国十万精兵攻打淮安城,梁红玉领兵镇守淮安,被金兵长期围困。在内无粮草、外无军援的情况下,军队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偶然间,梁红玉发现战马在啃食蒲菜的根部,她便亲自尝试,发现蒲菜清凉爽口,可以食用。于是,她命士兵采集蒲菜以代食,解决了粮食困境,最终军民同心协力打败了金兵。为了纪念梁红玉的这段经历以及她带领军民抗击金兵的英勇行为,淮安民间便将蒲菜称为‘抗金菜’,后来这道菜在淮扬一带广泛流行开来,成为当地宴席中一道必不可少的主菜”;朱桥甲鱼,这道菜的甲鱼烹饪得极为精妙,味道醇厚;钦工肉圆,其肉质鲜嫩,口感爽滑。

高主任看着这些菜,开始点评起来:“这软兜长鱼啊,对食材和火候的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做不出那软嫩的口感。朱桥甲鱼那可是传承多年的做法,将甲鱼的鲜美都锁在了这一盘菜里。钦工肉圆啊,它的制作工艺复杂,全靠厨师的手上功夫,才能做出这么鲜嫩的肉圆。”

大家一边听着高主任的点评,一边品尝着美味,欢声笑语在包间里回荡。这次聚会喝的酒是厂里最好的山河大曲。

众人纷纷就座,主位上坐着高主任,连青云坐在次席,张珺怡就坐在连青云边上。而杨宏则紧挨着李静坐着,他们俩聊得热火朝天。连青云在和其他人说话间,不自觉地朝李静那边看了一眼,李静似有察觉,脸上瞬间有些不太自如,那原本轻松的表情变得有些复杂,目光也微微躲闪了一下。

酒过三巡,技术科的肖健突然笑着开口调侃起连青云和张珺怡来:“哎,我说连青云、张珺怡,你们俩这整天形影不离的,说说你们的进展情况呀,都到什么程度了?”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目光纷纷投向他们俩。连青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连连摆手道:“哪有呀,我们就是好朋友,大家别瞎想。” 张珺怡也羞涩地低下头,小声说道:“就是,我们真的只是好朋友。”

高主任不断地夸赞连青云,说他在项目上的贡献有目共睹,是年轻一代的榜样。在高主任的热情劝酒下,连青云的脸上泛起了红晕。连青云心中既有项目成功的喜悦,又有对未来的憧憬,再加上这热烈的氛围,让他忍不住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我要来诗一首!” 众人的目光顿时都聚焦在他身上,只见他微微摇晃着身子,目光中带着感慨,开口道:“淮北之地展宏图,焊花飞舞岁月殊。千锤百炼熔炉里,豪情尽在焊缝处。” 这首诗里蕴含着他在淮北工作的点滴感悟,从那一个个焊缝中,他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奋斗。诗一出口,众人先是一愣,随后纷纷鼓掌叫好。张珺怡望着连青云,眼中满是欣赏与骄傲;旁边的同事们也小声议论着,对连青云又多了几分钦佩。

大家一直没有看过高主任的表演,要求高主任与林凤合搞个对手戏,做唱个沙家浜吧,高主任演刁德一,林凤演阿庆,那模样那唱腔,把角色的狡黠演绎得活灵活现,引得众人拍手叫好,包间里的气氛更加热烈了。常红、黄秀华还有高总等纷纷到场,他们还把李静也喊了过来,技术科的小健和郑琴等也加入了这场欢乐的盛宴。在这热闹氛围中,杨宏开始对李静大献殷勤,时不时给李静夹菜,找话题聊天,李静有些羞涩,但心里有着一丝别样悸动。

连青云有点喝多了,大家看他坐在那里好像有点蒙,张珺怡站在他身边,却原来他想家了,自从上学到这里上班两年多了,也不知家时现在怎么样,老母亲还好吗,还有那因为没有钱上学而把机会让给他的妹妹,是不是还在那山沟沟里放着小羊呢,也想到自己将来也不知会落到何处,不免有点伤感。还是高主任走过来,说,连工,起来吧,天也不早了,明天还得上班呢。以后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和我说呀,连青云说太谢谢,今晚太感谢你和同志们了。

散席后,一路欢笑,回忆,当路过清晏园时。只见那月光如水洒在精致的园林景致上,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浪漫。这让连青云和张珺怡、李静都不禁回想起之前在这里度过的快乐时光。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日子,他们漫步在清晏园的小径上,看着那些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绿树繁花。而那一天,李静的打扮格外引人注目,她身着一袭淡雅的长裙,裙摆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头发精心地梳理着,配上精致的发饰,整个儿散发着异种别样的魅力。连青云的目光好几次都被李静那出众的模样所吸引,让张珺怡一度有点生气。走到这里,张珺怡是否又想起来了,有点不快乐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