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新和村名赵家村 姓赵住户多又全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寻村踪!
寻村踪之舍块乡新和村
新和村名赵家村,姓赵住户多又全。
合作社名新和立,和平家园建设先。
1
在晨曦的温柔拥抱下,我沿着基多小河那曲折蜿蜒的河岸,缓缓踏入珙王山怀抱中的新和村。这里,风景如诗如画,宛如大自然匠心独运的水墨长卷。河岸两侧,绿意盎然,树木葱郁,鸟鸣声声,花香四溢,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醇香,那是大地的呼吸,是生命的脉动。
新和村,这个名字,本身就洋溢着和谐与宁静的气息。我踏着脚下坚实的土地,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温暖。在这里,我有幸邂逅了三位热情洋溢的村民:杨国华、张德忠和普桂香。他们的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般明媚,他们的声音,如同山涧的溪水般清脆悦耳。
杨国华,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者,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土地的深沉眷恋。他向我娓娓道来,新和村的历史悠久,他的祖先便在这片沃土上生生不息。张德忠,一位中年壮汉,他的面容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话语中却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普桂香,一位年轻女子,她的笑容如同山间的野花般灿烂,她的眼中闪烁着对新生活的无限期待。
他们三人热情地邀请我走进新和村的故事,让我这个外来者得以更深入地洞察这个村庄,洞察这里的人们,洞察他们的生活,洞察他们的梦想。
我随他们的步伐,穿梭于狭窄的村道,直至抵达新和村的中心广场。广场上,村民们正忙碌着,有的在精心打理菜园,有的在修缮房屋,有的在欢声笑语中交谈。这里的生活节奏虽缓,却洋溢着勃勃生机与活力。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新和村村民们的热情与友好,他们的生活虽简朴,但他们的心灵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每一笔都饱含着生活的温度与力量。
初至新和村,我心中满载着好奇与期待。我知道,这将是一段充满故事与感悟的旅程,我将在此见证新和村的蜕变,感受村民们的悲欢离合,体验这片土地的独特韵味。新和村,这个故事丰富的角落,将成为我心灵之旅的起点,一段难忘的旅程即将展开。
2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新和村的上空,杨国华如同一尊古老的雕像,静静地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开始缓缓述说新和村的古老传说。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蕴含着穿越时空的力量,将每一位听众带回到那遥远的往昔。
“新和村的名字,承载着和平建设新家园的深远愿景。”杨国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历史的厚重,“在我们村子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
他娓娓道来,讲述着民国时期,新和村所在的土地属于巧家县第三区义侠乡的往事。那时的义侠乡,虽地处偏僻,但村民们勤劳朴实,和睦相处,共同抵御着外来的侵扰。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和村归属会泽县自翔区大纽乡。这个时期,新和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村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于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
“随着时间的流转,新和村经历了无数次的行政区划变迁。”杨国华继续讲述,“每一次变迁,都伴随着新和村的发展与进步。”
他回忆起新中国成立初期,村民们如何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土地改革,将土地从地主手中收回,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新和村的农业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
“那时候,我们村子里的人们,都把土地看作是生命的源泉。”杨国华感慨万分,“我们辛勤耕作,希望日子越过越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和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村庄。村民们不仅种植粮食,还养殖家禽家畜,发展起了养殖业。村子里的小工厂、合作社也应运而生,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杨国华指着远处的一座山丘,眼神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和自豪。他的手指轻轻划过山丘的轮廓,仿佛在描绘一幅古老的画卷。
“那座山丘,是我们村子的风水宝地。”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情,“它就像一位永恒的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了新和村从古至今的变迁。”
他开始讲述那个关于山丘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神秘的森林,树木参天,古藤缠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森林中住着一位神仙,他法力无边,仁慈善良。”
杨国华的眼神变得深邃,仿佛穿越了时空:“神仙居住的地方,自然是非同寻常。他不仅拥有神奇的力量,还能预知未来。村民们将他视为神明,对他充满了敬畏。”
“每当村民们遇到困难,无论是疾病还是灾害,他们都会来到这座山丘,向神仙祈求庇佑。”杨国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虔诚,“神仙总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让村民们度过难关。”
“那片森林,不仅是神仙的居所,也是村民们心灵的寄托。”他继续说道,“村民们相信,只要他们心怀善念,尊重自然,神仙就会保佑他们。”
“随着时间的流逝,森林逐渐被砍伐,变成了耕地。”杨国华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但神仙的传说却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了新和村人共同的记忆。”
“那座山丘,现在虽然不再是森林,但它依然是我们村子的风水宝地。”他指着山丘上的古树,“这些古树,见证了新和村的历史,也承载着神仙的传说。”
“每当夜幕降临,我总会站在山丘上,仰望星空。”杨国华的眼神中充满了向往,“我想,那位神仙一定也在某个角落,默默守护着新和村。”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新和村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现代化的城市,但新和村的故事和传说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部分。那座山丘,就像是我们村子的灵魂,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杨国华的话让我感受到了新和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村民们对传统的珍视。那座山丘,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新和村人精神家园的象征。
村民们相信,新和村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那位神仙的庇佑。因此,他们世代相传,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希望这份和谐与安宁能够永远延续。
随着夜幕的降临,杨国华的故事也渐渐接近尾声。他望着星空,仿佛在诉说着新和村无尽的传说。这些传说,如同新和村的历史长河,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了新和村从古至今的变迁与发展。
我静静地聆听,心中对新和村的历史充满了敬意。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新和村的文化内涵,也让我对这个村庄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情。在新和村,每一块土地,每一棵树木,都似乎在低语着它的故事,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发现和传承。
3
夜幕低垂,新和村的灯火如同繁星点点,逐渐亮起。普桂香坐在温暖的火塘边,她的声音轻柔而充满情感,仿佛在轻抚着一段古老的传奇,缓缓展开。
“在我们彝族人的传说中,新和村这片土地,曾是彝族土司的荣耀领地。”普桂香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敬仰,“在遥远的过去,这里居住着强大的彝族土司,他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王国,统治着周边的部落。”
她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珙王山脚下,基多小河蜿蜒流淌,环绕着这片风景如画的土地。彝族土司们在这里筑起了坚固的城堡,建立了完善的行政体系,使得这片土地繁荣昌盛,如同一个璀璨的明珠。
“传说中,禄劝县基多的彝族土司,名叫发嘎王。”普桂香的声音中透露出对这位英勇君主的敬畏,“他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君主,深受百姓的爱戴,他的名字成为了力量的象征。”
然而,历史的波涛并未平静。有一天,发嘎王突然反叛,官府得知此事后,立刻派兵前来镇压。这场战事持续了数月,鲜血染红了土地,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战火熄灭后,新和村留下了无数传说和遗迹。”普桂香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仰,“据说,在村子的北边,有一座古老的城堡遗址,那里曾是发嘎王的宫殿,见证了他的辉煌与衰落。”
她指着远处的一座山丘,继续讲述:“那座山丘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古老的彝族文字,那是发嘎王的印章。每当月圆之夜,石头上似乎会发出微弱的光芒,那是发嘎王的灵魂在守护着这片土地,诉说着他的故事。”
普桂香的故事吸引了周围村民的注意,他们纷纷围过来,聆听这位年轻女子讲述的传说。老人们点头表示认同,年轻人们则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还有,村子里的一棵老槐树,据说也是发嘎王的见证者。”普桂香指着村头的那棵老槐树说,“这棵树见证了发嘎王的兴衰,也见证了新和村的历史变迁,它的根深蒂固,如同新和村人民的坚韧不拔。”
她继续讲述,说在战火之后,许多彝族人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流离失所。而那些留下来的,则努力重建家园,将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
“新和村的名字,也是从那时开始的。”普桂香说,“‘新’代表着重建,‘和’代表着和平。我们希望,这片土地能够永远和平,人们能够安居乐业。”
随着普桂香的讲述,新和村的彝族传说在村民们的脑海中逐渐清晰,如同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承载着彝族人民的智慧与勇气。这些传说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彝族文化的传承,激励着新和村的村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我静静地坐在一旁,心中对新和村的彝族文化充满了敬意。这些传说,如同新和村的历史长河,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都在诉说着它的故事,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发现和传承,去感受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文化底蕴。
4
在夕阳的余晖中,张德忠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他站在新和村旁的山坡上,手指轻轻指向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开始讲述这片土地上铜矿开采的传奇故事。
“东川地区,自古以来便被誉为铜矿的宝库。”张德忠的声音中洋溢着自豪,仿佛在述说一段古老而荣耀的传说,“这里的铜矿开采历史,如同这山脉一般,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他娓娓道来,新和村周边的铜矿开采始于汉代,那时的人们便开始挖掘这片土地下的宝藏。随着时间的流逝,铜矿的开采技术日臻成熟,规模也日益扩大,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新和村周边的铜矿,主要分布在珙王山一带。”张德忠指着山脚下蜿蜒的小河,“这条河的源头,便是铜矿的摇篮,见证了无数矿工的辛勤与汗水。”
他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矿工们翻山越岭,穿越密林,才能抵达矿洞。在黑暗、潮湿、高温的环境中,他们用简陋的工具挖掘出铜矿石,生活之艰辛,难以言表。
“矿工们的生活,如同这铜矿一般,充满了挑战与考验。”张德忠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但他们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依然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铜矿的开采不仅为当地带来了财富,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新和村周边的村庄,因铜矿的开采而逐渐繁荣起来。村民们不仅从事铜矿开采,还从事铜器的制作和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张德忠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沉静,仿佛在回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他指着远处的一处山丘,那里曾经是铜矿的所在地,如今虽然矿洞已经废弃,但关于矿工们的传说却依然流传在村子里。
“铜矿的开采,也留下了许多关于矿工的传说。”张德忠说,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那些逝去岁月的怀念,“其中最着名的,便是关于‘铜矿神’的传说。”
他开始讲述这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新和村的铜矿开采得非常兴盛,矿工们为了生计,日夜辛勤地在地下劳作。但矿洞深不见底,危险重重,矿工们常常面临着生命威胁。”
“于是,矿工们开始信仰一位传说中的铜矿神。”张德忠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敬畏,“他们相信,这位神明拥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保护他们在矿洞中的安全。”
“每当矿工们进入矿洞前,他们都会在洞口点燃香烛,摆上供品,向铜矿神祈祷。”他描述着当时的场景,“他们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口中默念着祈求平安的词句。”
“传说中,铜矿神是一位英俊的神明,他身穿铜甲,手持铜锤,威风凛凛。”张德忠的语气中充满了对神明的想象,“他的出现,总是伴随着铜矿的繁荣。”
“有一次,矿洞中发生了严重的塌方,许多矿工被困在地下。”张德忠的声音变得低沉,“就在大家绝望之际,突然听到了一声震耳欲聋的铜锤敲击声,紧接着,一道耀眼的光芒从洞口射入。”
“矿工们惊恐地发现,铜矿神降临了!”张德忠的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他挥舞着铜锤,将塌方的岩石一一击碎,救出了被困的矿工。”
“从那以后,铜矿神的传说在新和村流传开来。”张德忠说,“矿工们更加虔诚地信仰他,每次进入矿洞前,都会进行祈祷,希望得到铜矿神的庇佑。”
“随着时间的推移,铜矿开采逐渐减少,但关于铜矿神的传说却一直流传至今。”张德忠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这些传说,不仅是对矿工们勇敢和智慧的赞颂,也是新和村历史的一部分。”
他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矿工们对生活的坚韧和对信仰的虔诚。铜矿神的传说,成为了新和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见证了矿工们的辛勤付出,也成为了新和村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这些传说,成为了新和村的文化遗产。”张德忠说,“它们见证了铜矿开采的历史,也传承了矿工们的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铜矿的开采逐渐减少,但新和村周边的铜矿遗址依然存在。这些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村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每当我想起这些传说,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敬意。”张德忠说,“那些矿工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繁荣。”
我站在张德忠的身边,望着远处的铜矿遗址,心中充满了对那些矿工们的敬意。他们的故事,如同新和村的历史长河,永远流淌在村民们的记忆中,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行。
新和村的铜矿开采故事,不仅是一部关于财富和发展的历史,更是一部关于勇气和坚持的传奇。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与征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力量。
5
岁月如梭,新和村的故事也在不断续写。杨国华站在村口,眺望着远方的山川,眼中闪烁着对往昔岁月的深深回忆。他开始缓缓讲述新和村搬迁的故事,那些坚实的足迹,如同历史的印记,深深地烙印在村民的心中,永不磨灭。
“记得2000年,乡镇机构改革的风潮席卷而来,新和村公所也随之改为了村委会。”杨国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感慨,“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新和村的管理体制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继续述说,随着改革的深入,新和村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整和转型。从2011年至2017年,新和村委托昆明市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进行管理。这段时间里,新和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时候,我们村子里的人们,都感受到了变化带来的冲击。”杨国华回忆道,“有的人担心失去土地,有的人担心失去家园,但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在管委会的管理下,新和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新的道路、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如同春雨后的嫩芽,生机勃勃地涌现,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升。
然而,区划的步伐并未停歇。2018年,新和村再次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行政区划调整,重新划归昆明市东川区管理。这次搬迁,对于新和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区划的过程并不容易。”杨国华说,“村民们需要离开熟悉的管理氛围,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但我们也看到了,新和村的发展离不开这样的机遇。”
他回忆起搬迁时的情景,村民们带着不舍和期待,将家中的物品打包,踏上了新的征程。那些日子里,村子里充满了忙碌和喧嚣,但也充满了团结和力量。
“新和村的搬迁,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位置的转移,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杨国华说,“我们带着对土地的眷恋,对家园的热爱,来到了新的地方。”
在新东川区的怀抱中,新和村开始了新的生活。村民们积极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未来。新和村的名字,也随着搬迁的足迹,传遍了东川区的每一个角落。
“搬迁的足迹,是新和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杨国华总结道,“它让我们明白了,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