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背叛的代价第3章 (第2/2页)
随着这条关键线索的出现,案件仿佛在重重迷雾中隐隐露出了一丝曙光,似乎开始有了眉目。
既然小偷能够事先偷配钥匙,那么这起盗窃案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和预谋的,绝非偶然发生的随机事件。
而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知晓王和勇家中详细情况,并且有机会接触到钥匙的人,范围就被极大地缩小了,仅仅局限于王和勇夫妻以及冯清友三人而已。
王和勇的妻子因病住院,身体虚弱且一直处于医院的监护之下,根本没有作案的时间和条件,从逻辑和现实情况来推断,基本可以将其排除在嫌疑人名单之外。
如此一来,剩下的冯清友的嫌疑便陡然增大了,仿佛所有的矛头都开始指向他。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根据调查,王和勇和冯清友两人在案发当晚都拥有看似确凿的不在场证明,这就如同横亘在办案人员面前的一道障碍,让案件的侦破再度陷入僵局。
难道是他们其中一人暗中指使了第三人来实施这场盗窃作案?
这个大胆的猜测在办案人员的脑海中逐渐形成,但要证实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和深入的调查。
办案人员深知在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轻易打草惊蛇。
毕竟目前还没有任何直接、确凿的证据能够明确指向冯清友就是这起案件的幕后黑手。
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小区的监控设施存在严重的问题,整个小区仅有大门处安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可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这个唯一的监控设备还正好出现了故障,无法正常工作。
这使得办案人员想要获取盗贼的相关信息变得难上加难,仿佛失去了一双在黑暗中寻找真相的眼睛,只能凭借着有限的现场线索和推理分析来艰难地推进案件的侦破工作。
他们冷静地坐下来,重新梳理思路,深入分析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和可能性。
如果冯清友真的是这起案件的内鬼,那么按照常理推断,他找来实施盗窃的同伙肯定与他关系密切,彼此之间有着足够的信任,才会冒险参与到这样一起犯罪活动中。
可是,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发现,冯清友在上海这座陌生的城市里并没有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他平日里的社交圈子大多都是围绕着店里的伙计展开的。
办案人员迅速对这些伙计进行了逐一排查,仔细询问他们在案发当晚的行踪和活动情况,查看他们是否有任何异常的举动或者可疑的行为表现。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经过一轮严密的排查后,并没有在这些人当中发现任何明显的可疑之处,案件的侦破工作再次陷入了困境,仿佛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让办案人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在案件的侦破陷入僵局之际,办案人员并未气馁,而是迅速调整侦查方向,将敏锐的目光投向了外地人员这一群体。
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既然在本地的排查中未有所获,那么冯清友作为安徽人,极有可能从老家找来熟悉且信任的人协助作案,所以尤其着重关注冯清友老家安徽籍的人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