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疯批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 第349章 万事虽未俱备

第349章 万事虽未俱备 (第2/2页)

见对方看完信后默然无语,武松苦笑着补充道:“如今国家危难,各方都很艰难,这点儿粮食还是我大哥从送往燕京的补给里硬挤出来的,诸位莫要嫌少!”

张孝纯和王禀等人哪会嫌弃,所有人都感激得热泪盈眶。

汴梁和太原之间的交情,就此建立。

后来武从文也没有食言,大批武器铠甲源源不断的送入壶关。

正是在这些的支持下,西北人才能在两年之内将西夏人彻底赶了出去。

而两家的关系也因此越来越好,以至于达到今天这种地步。

没有这个打底,就算武从文自恃武功天下无敌,自己敢来,他也不敢把闺女儿子也带来啊!

对于武从文只给武器不给粮草,西北人也很理解。

战乱过后,什么最难恢复?

不是商业、不是手工业,甚至不是城市的繁华,而是农业!

因为这玩意的生产周期太长了,不管你多着急、多拼命,地里的庄稼也是雷打不动的一年只能收两次。

武器就好说了,就算不生产新的,死在汴梁城下的十几万金军,他们留下的武器装备闲着不也是闲着?

还有一点很重要,也是其他势力不太清楚的。

汴梁之战后,武从文抽空回了趟梁山,把之前在牛吊系统里兑换的那些设备都给卸了出来。

什么?

光有设备没用,合格的工人从哪来?

还记得当初这货从汴梁逃婚时,拜托燕青夫妻的是哪三件事儿吗?

其中一项,就是让他们收集整理一份尽可能详细的工匠名单!

网络上有种说法,说北宋是典型的“以一国养一城”。

这话虽然夸张了些,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

汴梁作为北宋的首都,人口最多的时候超过一百五十万,那是何等的繁华?

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虹吸效应”,说的是资本和技术会自然而然的向经济发达的地区集中。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汴梁集中了大宋最多的手艺人,而且水平都是最牛逼的!

道理很简单,只有在这种大城市他们才能找到活嘛!

而且人一多就得卷,不卷就他妈得被淘汰饿死!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这份名单有啥用呢?

武从文那个不要脸的,通过耶律孛牙笼络的那一半飞狐招抚司,将这份名单透露给了另外一半投降女真的飞狐招抚司......

然后南下的金军就替他把活儿给干了......

要问女真人那么听话的吗?

开玩笑!

别以为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他妈傻?

在某些地方,他们的思想比南边的汉人更加先进!

比如对工匠的重视。

蒙古人崛起之后,所过之处动辄屠城,唯独不杀有手艺的工匠,不但不杀,还会好吃好喝的养起来。

反观南边的汉人,几千年搞了个“士农工商”的排位,整天嚷嚷着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面。

也不知是真的读书把脑子读傻了,还是根本就是心眼儿坏?

扯回来!扯回来!

武从文把这些工匠全部送去了梁山,用不着逼,这些在汴梁饭都吃不上的人,一个个都他妈抢着去!

不让去都不行!

这些人可能不识字,但是有实践基础啊!

这个时代,还有比他们更好的技术工人坯子吗?

于是,到了靖康三年,以梁山泊为中心,范围涵盖整个梁山县的工业聚集区已经初具雏形了,甚至开始向周边辐射开来。

别小看这特别原始的工业区,工业化的力量是划时代的、是碾压农业社会的。

高技术产品的产量可能还不行,比如火枪火炮......

但初级产品却是爆发式增长,比如非合金类钢铁......

加上三年的时间,武家军控制区的农业生产也恢复得差不多了......

万事虽未俱备,武从文却已等不了东风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