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教历史课,没想到在诸天万界直播 > 第80章 建文帝朱允炆

第80章 建文帝朱允炆 (第2/2页)

与此同时,在建文朝廷的财政领域,同样推行了一系列全新的举措,旨在减轻前朝遗留下来的部分繁重赋税。

其中最为关键且意义重大的一项举措便是大幅度削减了江南地区过高的土地税赋,特别是针对富庶无比的苏州与松江这两座府城所征收的沉重土地税额。实际上,此类减税策略乃是延续了早在洪武年间便已经开启的减免政策,但此次的力度却远远超出以往任何时候。一直以来,富饶且人口密集的江南地域自从本朝建立伊始,便承受着极为繁重的赋税压力,也正因如此,此地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他登上皇位之后,立即明令禁止依据诰文来展开案件的审理及判决工作,并同时下令终止张贴各类榜文。通过这种方式,他巧妙地运用了严格遵循律令的手段,成功地掩饰了自己实际上对于祖父所下达指令的公然否决。

不仅如此,建文帝还彻底改变了朱元璋时期那种重视军事力量而轻视文官集团的倾向性做法。他对文士们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与优待,显着提升了他们的官职等级。与此同时,建文帝更是一心想要恢复古代制度,表现出强烈的“锐意复古”之志。例如,他竟然妄图推行井田制这样古老的土地分配模式;而且对于官名、宫名以及殿名都仿照《周礼》进行频繁变更,如此行事虽看似复古,实则只是白白增添了诸多无谓的混乱与困扰罢了。”悠然说道。

“什么?咱竟然将皇位传给如此一个狼心狗肺之人!罢了罢了,既然事已至此,那也只能这般了。咱原来在位之时,你倒是伪装得极好啊,可待朕百年之后,这一切便都原形毕露、荡然无存了!”看着朱允炆所做的事情朱元璋怒不可遏地吼道。

回想起天幕上自己年老之时,他仍在思索着究竟是何缘由让自己选定了朱允炆作为皇位继承人。若仅仅只因他是长子朱标的儿子,倒也未必全然如此。然而此刻,真相已然大白,原来这朱允炆一直以来都是佯装孝顺,将自己蒙骗得团团转。而当时的自己,一心只为了朝堂的稳定与平衡,竟被这小子表面所展现出的纯孝给迷惑住了双眼。怎料最终却是挑中了这样一个心怀不轨、野心勃勃之徒!想到此处,朱元璋愈发地气恼和愤恨起来。

“爹,此事皆因儿臣而起,是儿臣未能将其教导好,以致酿成今日之大祸。”一旁的朱标望着天幕之上关于朱允炆的种种描述,心中亦是懊悔不已。他深知选择朱允炆继承大统,其中确有部分原因是出于对自己的考量。如今眼看着局面发展至如此地步,他只觉愧对父亲的信任与重托。

“你瞧瞧你养的好儿子!居然还敢削减江南地区的税收?他难道不清楚吗?这天底下谁不知道江南富庶,故而税收相对较重;而北方呢?连年遭受战乱之苦,人口稀少,为了使其得以恢复元气,税收自然就要轻一些。怎么着?难不成他心里压根儿就没考虑过北方?还是说整日里就跟那帮南方的臣子们厮混在一起,把北方给忘得一干二净啦!”朱元璋怒不可遏地吼道,他原本正在看着天幕上面,听到朱标说话的声音后,猛地扭过头来,满脸涨得通红,一双眼睛瞪得浑圆,仿佛能喷出火来。

要知道,他之所以制定这样的税收政策,那可是有着充分理由的呀!如今朝廷的军队与北方的蒙元频繁交战,无论是军饷还是粮草,哪一样不需要大量的钱财物资支持?可朝廷绝大部分的税收都源自于南方那几个富饶的省份,如果再减轻江南的税负,那这庞大的军费开支又该从何处着落呢?再说了,北方地区长期受到蒙元鞑子的侵扰掠夺,加之历经多年的蒙元统治以及战乱摧残,早就变得人烟稀少、民生凋敝。在这种情况下,若再不采取措施扶持北方经济发展,恢复人口增长,恐怕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危机之中呐!

北方所交上的税收和少得可怜,南方税收减少,那朝廷究竟应当采取何种举措呢?更为关键的是,朱元璋内心深处迫切地希望能够遏制住南方士族所萌生出的某些念头和想法。

此时此刻,朱元璋赫然发现朝堂之上占据多数席位的皆是来自南方的士子大臣,而北方出身者则寥寥无几。对于一个已然实现大一统的王朝而言,如此构成的朝廷无疑存在着极大的隐患与风险,因此朱元璋之所以会这般行事,自然有着其背后深层的缘由。

然而,上述种种言论还算不上最为糟糕的情况。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朱允炆居然妄图恢复早已过时的井田制以及其他古老制度,并且极度重视文官而轻视武将。莫非前朝因类似举措而招致惨痛教训之事已被全然遗忘不成?

“且瞧瞧吧!他竟欲恢复井田制,简直就是比隋炀帝还要昏聩无能啊!”朱元璋怒不可遏,心中愤懑难平。他着实想不通怎会拥有如此这般的孙儿,不不不,自今往后,朱元璋定要彻查清楚这朱允炆到底是由何人所孕育而生,务必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在朱元璋看来,这样的孙子不要也罢,否则日后恐将酿成大祸。此刻,朱元璋一贯善于克制的心内怒火已然濒临失控的边缘。

“儿子知道该怎么做了。”朱标瞪大双眼,死死地盯着天幕上方所展示的那些令人瞠目结舌之事,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天幕上面的朱允炆竟然会产生如此可怕的念头,并将其付诸实践!此刻,朱标的内心充满了震惊与懊悔,同时暗自庆幸老四朱棣能够成功发动靖难之役。否则,那偌大的大明王朝将会被折腾成何种模样,实在是让人不敢细想啊!

如今,朱标已然和朱元璋拥有了相同的看法——必须彻查此事!哪怕只是为了给天下苍生一个交代,也绝不能让这般荒唐之事继续蔓延下去。

“好了,这件事情和标儿也没有什么关系,天幕上面不是说了,朱允炆不是你教导的吗?标儿身体本就欠佳,平日里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管教允炆。”马皇后心疼地望着一脸凝重的父子俩,待朱元璋的怒气稍稍平息后,柔声劝道。她深知朱标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且一直以来尽心尽力地辅佐朝政,着实不该在此事上受到过多苛责。

听到马皇后的话语,朱元璋脸上的怒色渐渐褪去,但仍有些不甘心地嘟囔着:“妹子,咱也是被那小子骗得好苦啊!”在马皇后面前,这位铁血帝王难得流露出一丝委屈之色。毕竟,身为一国之君,却对自家儿孙的真实想法一无所知,甚至险些酿成大祸,怎能不让他心生懊恼呢?

“好了,既然现在已经知晓了真相,咱们就有的是法子去改变这一切。要不然,上天让咱们知道这些又是为何呢?”马皇后目光坚定地看向朱元璋和朱标,仿佛在给予他们无尽的勇气与信心。

“妹子所言极是呀!”朱元璋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那深邃而锐利的目光转向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好了,标儿啊,既然你已经想好该怎么做了,那就放手去干吧!不过有一点一定要记住,以后咱们皇家出生的皇孙可得找可靠之人好好教导才行呐!否则,要是再出一个像朱允炆那般的,咱可就不好收场喽。”说到此处,朱元璋不禁皱起眉头,似乎回想起某些令人忧心的往事。

朱标赶忙躬身应道:“是,父亲,儿子心里很清楚这件事情。”他深知朱元璋话中的深意,也明白皇孙们的教育问题至关重要。毕竟,他们将来可是要肩负起治理国家、延续皇室血脉的重任。想到这儿,朱标的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使命感,他在天幕上面看到了教导的重要性。

其实,朱标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晓得那些个心向家族南方的士子大儒们未必能真心实意地教导皇孙。若是放任不管,任由朱允炆之流受到不良影响,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所以,对于这方面的事宜,朱标绝不会掉以轻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