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天气明媚 (第2/2页)
然而讽刺的是,原本是刘邦将领的韩信此刻已然投诚秦国,成了叛逆!
“燕国,真的无法复国了吗?”
燕云仰天悲叹。
“当然可以复国!燕、赵、楚、韩等地都能重获新生,朕并不是一个不作为的君主,能够容纳这些国家复兴!”
赢子云正色对着嬴政说道。
“那你让胡亥去邯郸,也是为了协助这些人复国吗?”
嬴政疑惑地注视着自己优秀的儿子,一时难以理解他的意图,以为他会着眼于扩张国土和攻城略地,却没想到派胡亥去了被征服的赵国。
“没错,还是被父皇您看穿了,”
赢子云坦陈道,“其实这只是他感到这座皇宫压抑,任何人都在这种环境下日久生倦,难免渴望掌握权力,不如干脆让他直接掌权来得实际些。”
望向远处宫殿外的云卷云舒,赢子云一副从容不迫的姿态。
听到这里,嬴政松了口气——怕就怕他会冲动行事连累兄弟。
无论如何,这些子嗣都是亲骨肉,能留则留。
但若是危及大秦基业,也只能忍痛割爱。
“战后胡亥将成为新的 ** ,其他子嗣将分任楚王、燕王、韩王等职务。
各地还需配置朝廷任命的丞相,并确保各地官员须经朝堂批准才可就职。”
“我们要大力起用本土贫门出身的人士,一步步瓦解旧有势力。”
“我们将打造一片全新的天地,改变一切固有规则,这是历史的大趋势,不可阻挡!”
说这话时,赢子云豪情万丈,嬴政亦为他的气概所动,突然有了饮酒的兴趣。
“天下将是你剩下的舞台了,我已经老去啊!哈哈哈……”
嬴政大笑转身离开,笑声回荡。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功臣篇章由此展开。
“走了,走了,何必操心那么多,一切都如浮云。
以后天下自会变化,到时候交给后人处理便是!”
赢子云随口道。
嬴政一走,赢子云也没了继续饮酒的兴趣。
这天下的大势就是这样,赢子云所制定的规则无人能改,无论是刘邦这个位面之子,还是项羽或那些反贼,都无法动摇。
天下形势如同明月高悬,谁敢妄图阻挡,就会成为他脚下的垫脚石。
结束与嬴政的交谈后,赢子云召唤来了李斯,商量一些事务。
现在能够获得赢子云信任的人寥寥无几,除了他的父亲嬴政,就只有李斯。
关于李斯,这个人曾经几次站错队,然而赢子云不仅留下了他,反而重用,这让许多人感到不解。
但李斯确实是赢子云手中最锐利的武器,旁人难以触及。
在赢子云眼中,他和李斯都是能屈能伸、不动声色的人物,在他们心里只存在利益,其余都无关紧要。
但赢子云确实看重李斯,尽管他不认为李斯能给予实质的帮助,却依然愿意重用他。
这点足以表明,对于赢子云而言,李斯的价值可能远超于嬴政。
陛下,李斯恭敬行礼。
嗯,最近胡亥有无传来什么消息?赢子云问道。
没有,李斯答道。
那你先退下吧,记住务必盯紧此事,若有什么异动马上告知朕。
臣遵旨!李斯躬身退出大殿,一边思考:这几天胡亥的确没有任何异常,难道真是自己多虑了?以他对赢子云的恭维来看,这种心计深沉的人怎么会轻易放弃野心呢?
但李斯并不关心胡亥的具体事态,对他而言,只要大局不受影响就好,李斯别无所求。
赢子云看着李斯离开,轻轻叹息自语道:“李斯啊,连个胡亥都看不住,还真是个废物。
不过也没什么关系。
如今胡亥暂无动作,一旦他真的起心,那就不只是秦国的问题,而是整个天下的变局。”
事实上,赢子云的话并非威胁,而是预见到了未来的改变。
胡亥的心机已渐显露。
李斯走出大殿,仰望晴空万里,温暖的阳光洒落大地,他深深吸一口气,心情舒畅许多。
无论如何,胜局既定,他作为功臣终归可安享成果,可以回去了。
赢子云绝不会让自己就这样死去,因为他还有许多宏图伟业等待完成。
他渴望统御这片广袤的大地,进一步巩固大秦王朝的辉煌,使这里不再只是赢家独尊。
在邯郸城中,胡亥手中握有两万雄兵,只要时机成熟,依然大有作为,然而此时他并未行动。
也许胡亥并非没有考虑采取行动,而是在等待更完美的契机。
虽然他内心从容不迫,但并不代表其他人同样淡定。
此刻他需要的只是一个适当的时刻。
至于这个关键时刻究竟会在何时降临,胡亥并不十分清楚。
如今天下形势尚未确定,当前绝非行动的良机。
一名将领冲入宫殿向胡亥禀报:“公子,刘邦带领数万兵马已到邯郸城下,是否出战?”
哦?他也来了,并且还带着这么多军队,看来颇具决心!不过不必着急迎战,让他在城下等便是了。
胡亥的嘴角露出一丝傲慢的笑容。
将军有些困惑:“那……他们会如何……”
不用担心,你只需静观其变。
他们若是有所动向,你们也不要惊慌失措,只要守好自己的阵地就足够了,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将军听后心中疑惑,但却未再追问。
将军离开后,胡亥走到庭院里,仰望着冉冉升起的烈日。
天气明媚,正如他的心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