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七律世情人性》 (第2/2页)
李小白长叹一声,眼神中满是痛心疾首:“是啊,这利益二字,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人飞黄腾达,也能让人万劫不复。我曾听闻一事,有一商家,与合伙人共同经营生意,起初合作甚欢,盈利颇丰。后因市场变化,利益分配不均,二人竟反目成仇。昔日好友,在利益面前,瞬间变成了仇敌,相互算计,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动用卑劣手段,诋毁对方,致使双方声誉受损,生意也一落千丈。我听闻此事时,心中震惊不已,只觉这利益竟能如此轻易地摧毁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实在是可怕之极。”他眉头紧锁,脸上满是痛心疾首之色,双手不自觉地握紧。
杜之甫亦为之动容,说道:“此等事例,实在令人唏嘘。然兄台诗之尾联‘烦愁皆因无能扰,芬芳全仗自身强’,却又为这世情人性之叹,添上了一抹积极向上之色。如那匡衡,家境贫寒,然其好学不倦,凿壁偷光以读书。终凭自身才华学识,官至丞相,名垂青史。他虽出身低微,却未被困境所扰,凭借自身努力,改变命运,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与敬仰。”杜之甫目光中透露出一丝钦佩与赞赏,眼神明亮起来,脸上的阴霾也散去了些许。
李小白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正是此理。我们身处这纷繁复杂之世,虽见人性之丑恶,但亦不可灰心丧气。当以自身之努力,提升能力,不为世俗所困,坚守心中正义与善良。我常以此自勉,虽知前路艰难,但亦不愿随波逐流,与这丑恶同流合污。”他坐直了身子,表情严肃而庄重。
此时,酒馆外的寒风愈发猛烈,吹得门窗哐当作响,似是在为他们的谈话伴奏。店内的炉火却熊熊燃烧着,映照着他们的脸庞,给这寒夜增添了几分暖意。
杜之甫沉思片刻,又道:“兄台,你看这世间之人,虽多为利益所驱,但亦不乏有仁人志士,在困境中仍能秉持善念,救济苍生。就如那陶朱公范蠡,助越王勾践复国之后,功成身退。他散尽家财,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救济百姓。他深知人性之复杂,却不为之左右,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人性之善。”杜之甫说着,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向往与崇敬,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似乎在想象着范蠡那潇洒豁达的身影。
李小白点头称是:“范蠡确是高义之人。他能于富贵之中,不贪恋权势,心怀天下,实乃吾辈之楷模。只可惜,像他这般能超脱世情之人,实在太少。大多数人在名利场中迷失了自我,陷入了无尽的纷争与烦恼之中。我有时亦会迷茫,在这世俗的洪流中,如何才能坚守本心,不被淹没。”他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
二人正说着,忽然听到邻桌传来一阵吵闹声。原来是两个酒客为了一点小事起了争执,互不相让,言辞愈发激烈,甚至有动手之势。周围的人纷纷劝阻,但二人却置若罔闻。
李小白与杜之甫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悲哀。李小白叹道:“你看,这就是人性之弱点。一点小事,便能引发如此大的纷争,皆因彼此不肯相让,只顾及自身颜面与利益。我真为他们感到可悲,在这蝇头小利面前,便失了风度与理智。”他无奈地摇头,眼神中满是失望。
杜之甫无奈地摇头:“但愿他们能早日明白,这世间之事,除了利益纷争,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寻。我只盼他们莫要在这无谓的纷争中越陷越深,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随着夜深,酒馆中的客人渐渐散去,李小白与杜之甫也起身结账,准备离开。寒风扑面而来,他们裹紧衣衫,在寂静的街道上缓缓前行。
李小白抬头望着夜空,繁星闪烁,虽被寒云遮掩了几分,但仍倔强地散发着光芒。他心中感慨万千,对杜之甫说道:“今日之谈,让我对这世情人性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愿我们能在这复杂的世间,坚守初心,不为世俗所染,如那寒星,虽微弱,却能在黑暗中绽放自己的光彩。”他眼神中充满了希望与决心,仿佛在与这夜空盟誓。
杜之甫微笑着点头:“兄台所言,亦是我之所想。未来之路,且让我们携手同行,以诗为剑,以笔为刃,剖析世情,探寻人性之真谛。”他的笑容温暖而坚定,在这寒夜中给人以力量。
此后,李小白与杜之甫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们一边在世间游历,观察人间百态,一边以诗文记录下自己对世情人性的感悟。他们的诗作流传开来,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与思考,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反思自己在这世间的行为与追求。而他们自己,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始终坚守着内心的善良与正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向着心中的理想境界奋勇前行,犹如两盏明灯,在这世情复杂的黑暗中,散发着温暖而持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