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对不起 (第2/2页)
姜家父子三人昨夜将一切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互许终身后,贵妃娘娘从农庄回了姜家,等着陈家上门提亲。
可沈家的提亲,被不愿继女高嫁的沈氏直接一口回绝,转头就让家中侄子住进姜家后院。
如果不是担心影响自己女儿的声誉,还有所顾忌,以沈氏的狠辣,还不定能做出什么没底线的事。
即便如此,有个浪荡出名的外男日日在自己院外转悠,家中父兄还都同意继母的提议,要将自己嫁给他。
对于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家来说,简直是走投无路的绝望。
鼓足勇气的夜奔,被妹妹识破,家庙关了三天。
那三天,难以想象当时的贵妃娘娘是怎么熬过来的。
昨夜,连番提审姜家父子,所有前因后果,各种细节,才被知晓。
当时陈子泝的脸都白了。
至少石原卿就没见过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的陈大公子脸色难看成那样。
这大概就是缘分不够?
情之一字,确实伤人。
石原卿安慰道:“这事儿,怪不了别人,你们都没错,错就错在……”
“我有错,”陈子泝打断他的话,“我明明知道姜家人对她不甚看重,却没有考虑过,在提亲被拒后,她的处境或许会更加艰难,沈氏会想尽办法,让她……”
想到那个姑娘经历的事,他深吸口气,狠狠灌了口酒,咬牙道:“姜邵父子志大才疏,没有实权且无胆无谋,如果我不顾及他们的脸面,我有无数种办法能让他们点头。”
只是,他顾虑那是她的家族,是她的父兄。
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让她成为一个没有母族可倚的姑娘。
所以,他愿意慢慢来。
以利诱之,以势迫之,用不撕破脸的方式,让姜家父子明白利害。
他想,他们两情相悦,彼此钟情,他们有的是有时间,破除万难走到一起。
他从没想过,姜家人会这么逼她。
甚至,逼的她绝望夜奔。
她没了时间等,也不再相信他,直接选择入宫。
陈子泝闭了闭眼,“只要我对姜家再强势一点,她就不用受那些苦,不用走投无路,……我能娶她。”
他能逼迫姜家不得不点头同意嫁女。
可他太把姜邵当人了。
虎毒不食子。
姜家却能恨不得把自家嫡长女生生逼死。
字字句句都是悔恨,石原卿听的分明。
他们一个苦求不得,一个是实打实的‘我本可以’。
真论起来,陈大公子真是比他惨了不知多少倍。
再想到‘欢情散’,身边这位好兄弟是起了药效的,石原卿简直心生同情。
可是能咋办,谁还能从皇帝陛下怀里抢人不成?
那姑娘现在是天下至尊的心头肉,入宫即得宠,得宠即独宠,一年不到受封贵妃,有眼睛的都看得出,皇后宝座要不了多久也是她的。
“事已至此,”
石原卿宽慰道:“姜家也付出了代价,他们家族本该出一位母仪天下的娘娘,被生生折腾没了,这一次还参与了惊马案,陛下一定不会饶过,有他们后悔的。”
他想了想,“你要是不解气,我记得沈氏和姜家二小姐就是在京郊北大营劳军,你完全可以去……”
剩下的话,消失在一个冷淡的眼神下。
记起这也是个贞洁烈男,石原卿及时转了话锋,道:“各人有各人的命数,冥冥之中老天自有安排,你看开点吧。”
人家堂堂皇后的命格,跟你这个下臣有过一点点交集都属于命盘偏移,那是早晚要回归本位的。
“好,看开点,”陈子泝苦笑了声,仰头又是一口烈酒,“你呢,入赘的事,如愿了吗?”
被问及自身,石原卿先是一愣,旋即道:“如愿称不上,不过总算不拿我当弟弟了。”
“弟弟?”陈子泝转头看他,目光审视,“你比谢夫人小几岁?”
“五岁,”石原卿坦然的很,“她嫁人的时候,我十一岁。”
陈子泝:“……”
他不知道谢安宁年纪,只观其样貌身段,不觉得她年纪会比石原卿大,这会儿听说,不免有些惊诧。
见状,石原卿蹙眉道:“你也觉得我并非真心,只是执拗?”
‘也’…
陈子泝略微一想,就猜出怎么回事。
“怎会,”他道,“易地而处,除了真心外,没有其他理由,能让我做到这个地步。”
“陈兄果然懂我!”
石原卿激动不已,简直要将他引为毕生知己。
这些年来所有心酸苦楚,总算有人能理解。
都尝过求而不得的苦,陈子泝甚至能感同身受,不会觉得他惦记别人妻子,是令人不齿的小人行径。
石原卿倾述欲就没有这么强过。
将自己这些年苦求不得的痛苦,一一道出。
大吐完苦水,最后道:“原本我都要无望,但王少甫竟然纳妾,他背弃了昔日誓言,伤了安宁姐姐的心,我知道机会来了。”
石原卿满脸郑重:“贵妃娘娘说的对,烈女怕缠郎,如今她已经和离,我就是死缠烂打,也得赖着她,让安宁姐姐对我负责。”
负责、安宁姐姐、烈女怕缠郎。
陈子泝沉默了瞬,见他神采奕奕,仿佛心上人已经点头应允,夜色下,那双眼睛都要发光,心中莫名有几分不爽快。
一把年纪了,还一口一个姐姐。
真是……
他眸色微敛,提醒道:“据我所知,你安宁姐姐手里的和离书,是王御史趁长子不在京城,代子所写。”
“那又如何,”石原卿满不在意;“王老爷子盖了指印的,那是王少甫亲爹,律法认!”
“如果不是呢?”
“……”石原卿一怔,面色渐渐僵硬,“什么不是?”
“没什么,”
陈子泝笑笑,“就是听说王大尚书颇为惧内,成婚多年为求子嗣收了几个妾室,结果没多久又遣散了,可见对妻子感情不浅,他不一定会认同王御史的行事,”
父母代子休妻律法确实认。
那,如果不是父母呢?
如果王大公子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发妻嫡女,和爹娘、家族之间,选择前者呢?
虽然孝字大过天,背弃父母家族,于名声不会好。
但放不下十几年的结发之情,对妻子不离不弃,似乎也没人能挑的出错。
无子,的确犯了七出之条。
可那不是还有‘三不去’吗?
成婚十数载,出嫁时父母家族俱在,现在娘家已经无人可依,且,为了给夫家诞育子嗣,伤了身子,不能再有孕。
真计较起来,这样的情况,妇人是不能被夫君休弃、和离的,对名声同样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边是无依无靠,伤了身子的原配发妻。
一边是毫无长辈慈和,趁着自己离京,将自己妻女赶出家门的父母、家族。
即便王少甫真打定主意不顾孝道,宁愿打王御史的脸,也坚决不认父亲所写的和离书,要护着妻女,或许还要被称赞一声有情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