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写书门生 > 第101章 邀请名家挥毫作序,墨宝加持声名远扬

第101章 邀请名家挥毫作序,墨宝加持声名远扬 (第2/2页)

线下书店方面,与各地经销商沟通后,将带有序言摘要的大幅海报张贴在门店最显眼处。往来行人路过时,往往会被那苍劲有力的书法字迹、引人入胜的文字描述吸引,驻足询问。店员们借机热情介绍,为新书提前积攒人气。在京城最大的书局——文汇阁,门口的巨幅海报上,陈老的序言片段以豪迈的书法呈现,旁边配以书中精美的插画,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学子书生驻足。他们或轻声诵读序言,或与同伴探讨书中可能蕴含的内容,书局内的咨询热度也随之高涨,不断有顾客向店员打听新书的具体发售时间。

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团队成员们偶尔也会停下忙碌的脚步,回望走过的漫长道路。从吴兴暮春的初逢许下写书诺言,到历经战乱、困境突围,再到顺应时代革新创作,每一步都饱含汗水与泪水,如今曙光在前,他们更加坚定了守护与传承文化的决心。随着新书发布日的临近,大家愈发精神抖擞,准备迎接属于《墨韵千秋》的高光时刻,让这部书真正成为铭刻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供后世之人反复品味、汲取滋养。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团队还策划了一场小型的“序言品鉴会”,邀请了京城内有头有脸的文人雅士、学界精英以及部分忠实读者代表参加。品鉴会选址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园林——静雅园,园内亭台楼阁、水榭回廊,曲径通幽,与《墨韵千秋》的古典韵味相得益彰。当日,园内布置得典雅精致,鲜花绿植点缀其间,书卷气息扑面而来。

众人陆续抵达后,先是在园中的茶室稍作休憩,品茶聊天,交流着近期的文坛趣事。苏御和团队核心成员则穿梭其中,与宾客们热情寒暄,感谢他们的拨冗出席。待人员到齐,苏御起身致辞,简要介绍了《墨韵千秋》的创作历程以及邀请名家作序的初衷,言辞恳切,赢得阵阵掌声。

随后,众人移步至园内的主厅,厅中早已陈列好放大版的名家序言墨宝、书稿样本以及根据书中内容制作的一些文物模型,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宾客们围拢上前,细细品鉴序言,不时发出赞叹之声。一位资深学者抚摸着陈鸿儒老先生的墨宝,感慨道:“陈老的字苍劲有力,见解独到深刻,这序言无疑为《墨韵千秋》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调,可见此书底蕴之深厚。”而另一位文学评论家则对林若鸿先生的序言赞不绝口:“林先生以笔为弦,奏响了一曲书的赞歌,将书中的文学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读罢序言,我已是迫不及待想一窥全书风采。”

在品鉴过程中,团队成员还设置了互动环节,解答宾客们关于书稿的疑问,分享创作中的小故事。比如讲到初代成员在战乱中保护书稿,冒雨在废墟中寻找残页时,不少宾客眼中泛起泪花,为他们的执着所动容;当提及二代新人引入新思潮革新创作,克服重重困难时,众人又纷纷点头称赞,钦佩他们的创新精神。

品鉴会尾声,团队为宾客们准备了一份精心制作的伴手礼,包括带有《墨韵千秋》标志的书签、手账以及书籍简介折页,方便他们日后宣传推广。宾客们带着满足与期待离去,这场品鉴会无疑为新书的发布又添了一把旺火。

与此同时,团队与印刷厂商紧密合作,对新书封面进行了微调,将名家序言中的精彩语句以烫金字体印在封底,既增添了书籍的美观度,又突出了序言的重要性。精装本的书页选用了更高品质的纸张,触手细腻,翻阅无声,力求给读者带来极致的阅读体验。电子版也进行了优化,增加了序言的有声朗读功能,由专业播音员配音,让读者在忙碌之余,也能轻松聆听名家对书籍的赞誉,感受其魅力。

随着新书发布日的倒计时归零,整个团队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线上平台的技术人员 24 小时轮流值守,确保服务器稳定运行,防止在流量高峰时出现卡顿崩溃;线下书店的店员们早早将新书陈列上架,摆成各种精美的造型,吸引顾客眼球。他们还在门口张贴了更大尺寸、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海报,配上醒目的发售日期和优惠信息,营造出热烈的销售氛围。

正式发售当日,阳光格外耀眼,仿佛也在为《墨韵千秋》的登场喝彩。线上,各大电商平台的新书页面瞬间被点击爆棚,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技术人员紧盯屏幕,额头满是汗珠,不断调整参数,确保交易顺利进行。线下,书店门口早早排起了长龙,读者们满怀期待,手中紧握着钱包或手机,准备第一时间将心仪已久的《墨韵千秋》收入囊中。有的读者甚至自带小马扎,坐在门口边等边阅读序言摘抄,与周围人交流心得。随着第一笔订单成交的提示音响起,如发令枪响,市场的大门轰然打开,《墨韵千秋》如同一颗闪耀的明星,向着浩瀚的书海全速进发,它承载着团队的心血、传承着中国艺术文化,注定要在历史的书页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团队成员们,站在这新征程的起点,望着远方的曙光,眼中满是自豪与憧憬,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辉煌的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