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苏御携书赠予婉兮 佳人展卷赞誉有加 (第2/2页)
众人站在一旁,心中愤怒却又不敢发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官兵们肆意破坏。军官走到林婉兮面前,看到她手中抱着的那本《墨韵千秋》,伸手就要夺过来,“这是什么书?拿来给我看看!”林婉兮抱紧书,往后退了一步,“这是我私人的藏书,并非违禁之物。”军官冷哼一声,“是不是违禁,我说了算!”说着就要强行抢夺。
苏御见状,上前一步,挡在林婉兮身前,“军官大人,这确实只是一本普通的书籍,是我们闲暇时用来研读的,里面都是些诗词歌赋、历史典故,并无任何不妥之处。您要是不信,可以当场翻阅。”军官看着苏御,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接过书,随意翻了几页,发现确实如苏御所说,并没有什么敏感内容,但他还是不甘心,“哼,就算这本书没问题,也难保你们没有藏别的东西,给我继续搜!”
官兵们又搜了一阵,一无所获,军官这才带着人悻悻离去。众人看着被破坏的庭院,心中满是悲愤。苏御扶起一张被掀翻的桌子,沉重地说:“看来我们的路还很长,不仅要面对创作和传播的困难,还要应对这些无端的打压。”
陆文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咬着牙说:“他们越是这样,我们越不能放弃,我们要让《墨韵千秋》传遍天下,让他们知道,文化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唐寅也点头表示赞同,“没错,我们重新整理,再想办法推广,我就不信,他们能一直打压我们。”
林婉兮擦去眼角的泪花,坚定地说:“我相信大家,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度过难关。”众人互相鼓舞,开始动手清理庭院,收拾残局。虽然遭遇了挫折,但他们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他们知道,《墨韵千秋》承载着他们的希望,也是这个乱世中人们的精神寄托,他们必须守护好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众人一边重新整理书稿,修复被损坏的部分,一边寻找新的传播途径。他们发现,虽然官兵的查抄让他们在本地的推广受到了阻碍,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好奇。一些文人墨客听闻此事后,主动前来询问,想要了解《墨韵千秋》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何会引起官府的注意。
众人抓住这个机会,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书的内容和创作初衷,这些文人墨客听后,纷纷被打动,他们不仅表示愿意帮忙宣传,还提供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帮助众人进一步完善书稿。
同时,苏御等人还结识了一位名叫赵轩的富商,赵轩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听闻了他们的遭遇后,深表同情。他主动提出愿意资助他们印刷书籍,并利用自己的商业渠道帮忙推广。众人喜出望外,对赵轩感激不尽。
有了资金和人脉的支持,《墨韵千秋》的印刷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装帧也更加精美。他们开始在一些大城市举办读书分享会,邀请各界人士参加。在分享会上,苏御、陆文等人亲自讲解书中的精彩内容,与听众互动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墨韵千秋》的名声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对它产生了兴趣。
然而,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一些嫉妒他们的人开始散布谣言,说《墨韵千秋》是抄袭之作,里面的内容都是拼凑而来的。这些谣言迅速传播开来,给他们的声誉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众人得知后,十分气愤,但他们并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决定用事实说话。他们收集了所有的创作资料,包括古籍参考、手稿笔记等,向公众展示了《墨韵千秋》的创作过程,证明了这本书是他们原创的心血结晶。同时,他们还邀请了一些知名学者对书进行点评,学者们纷纷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本书是乱世中的文化瑰宝。
经过一番努力,谣言终于被平息,《墨韵千秋》的声誉得以恢复。在这个过程中,众人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文化传播的不易,他们更加珍惜每一个机会,努力让这本书发挥更大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墨韵千秋》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它成为了人们了解华夏文化的重要窗口,也为在乱世中坚守信念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动力。苏御、陆文等人看着自己的心血一点点开花结果,心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墨韵千秋》将永远铭刻在华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