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三入幽阁险中求宝 珍贵史料再添助力 (第2/2页)
唐寅凝视书中提及的场景,灵感突发:“我仿佛已看到那些文人在竹林溪边,身着宽袍大袖,或坐或卧,挥麈清谈。我定要据此画出系列配图,让画面定格这些风雅瞬间,为书稿增色。”说罢,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在纸上勾勒草图。
陈学究则翻阅古籍,对比印证:“从这古籍所记,可旁证一些正史细节,纠正过往误解。咱们写书,严谨为重,有此新证,书稿可信度又将提升。”他迅速标记出需核实调整之处,与周崇商讨后续甄别事宜。
林婉兮细心地为周崇端来一杯热茶,轻声说道:“周大哥,您辛苦了。这一路艰险,幸得您执着探寻,才让这些珍贵史料重见天日。”周崇接过茶杯,感激地看了她一眼:“林姑娘,为了《墨韵千秋》,为了华夏文化传承,一切都值得。”
在周崇新发现激励下,众人干劲更足。接下来日子里,陆文依据古籍优化文字,描绘魏晋之际,文人雅士们聚众清谈,言辞精妙、风度翩翩的场景;唐寅绘就多幅配图,画面中既有竹林七贤式的名士在山水间高谈阔论,也有文人雅集时的琴棋书画相伴,生动展现那段风流雅韵;陈学究与周崇深入研究古籍,重新梳理魏晋章节知识脉络,确保准确无误;林婉兮协助众人,整理资料、传递信息,让创作流程顺畅无阻。
然而,随着研究深入,问题也接踵而至。古籍因年代久远,部分文字模糊不清,一些关键人名、地名难以辨认,给资料引用、故事还原带来极大困难。众人围坐,面对难题,苦思冥想。
苏御沉思良久,提议道:“咱们可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依据上下文语境推测模糊字词;另一方面,查找同期其他古籍,看是否有相关记载可作佐证。再者,走访当地老人,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说不定也能提供线索。”
众人称善,即刻行动。周崇凭借深厚史学功底,反复研读上下文,推测出几个重要字词;陆文四处打听,寻来几本同时代文人笔记,从中觅得零星线索;林婉兮则深入街巷,与老人们攀谈,终于从一位老者口中得知一个关键地名的确切称呼。
综合各方线索,众人逐渐攻克难关,将古籍中的珍贵史料完整融入书稿。此时,《墨韵千秋》的魏晋章节愈发丰满厚重,既有玄学思想的深邃探讨,又有文人生活的风流雅致;既有政治动荡的波谲云诡,又有文化传承的坚韧不拔。每一页都承载着众人的心血,每一字、每一画都凝聚着他们对华夏文化的深情厚谊与坚守担当。
夜已深,众人仍围坐于烛火旁,审阅新修订的书稿。虽疲惫不堪,眼中却满是欣慰与自豪。苏御举杯,豪情满怀地说道:“诸位,今日成果,全赖周兄的勇敢探寻与大家齐心协力。这一路虽荆棘丛生,但我们从未退缩。相信《墨韵千秋》必将成为乱世中的文化曙光,为华夏子孙点亮求知、奋进之路!”众人举杯响应,在这温暖的氛围中,对未来充满信心,继续向着书稿最终完成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