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孟遇安传奇 > 番外 驳孟遇安多管闲事说

番外 驳孟遇安多管闲事说 (第2/2页)

我看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成群结队的学生走上大街抗议。她们手无缚鸡之力,却敢用血肉之躯抵抗北洋政府,虽死不悔。

我看到北伐战争期间,我党即使力量弱小,也同样身先士卒。即使革命果实会被窃取,也从未消减革命的热情。

我看到南昌、遵义、井冈山、延安,竖起无数面红色的大旗,燃起无数颗耀眼的星火。那些从来不被国民政府放在眼里的工农阶级,建立起了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

......

我想问问大家,以上这些,是不是“多管闲事”?

如果按照那些人的观点,五四运动时,学生为什么要强出头?一个个无权无势的愣头青,出头就是送人头,干嘛多管闲事?

如果按照那些人的观点,北伐战争时,我党为什么要为国军做嫁衣?北洋军阀覆灭后,是南京国民政府当权,干嘛多管闲事?

如果按照那些人的观点,相持阶段时,为什么要保护根据地的乡亲?为什么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老弱病残就该去填前线,干嘛多管闲事?

再看孟遇安。

她帮尉迟苒牵线是想搭上谢凝之,让自己多个人脉(当时谁知道谢凝之是后来那德行);她帮贺令娴是想摆脱陆煜纠缠,避免走金钏晴雯老路(具体分析在“失败的贾宝玉”那一章有)。

这两件事不算那么无私,孟遇安确实是为了自己。

在寻芳阁尾声尽力拯救阿香,以及后来一次又一次挽救卫幽兰,包括革除相府王大娘宿弊、检举揭发庐江顾氏不法行为,估计更符合那些人口中的“多管闲事”。

难道某些人就真的看不出来,孟遇安的这些行为,正如五四运动中的学生和北伐战争中的我党,豪迈、勇敢、正义、令人钦佩!

我崇拜她,我敬爱她,如果孟遇安真的存在,我愿意一辈子追随她。

你可以不勇敢,但当勇敢的人站出来的时候,请闭紧你嘲讽的嘴巴。

如果不能,那么你不配享受她的胜利果实。

......

以上,作者从感性角度驳斥了孟遇安“多管闲事”说,下面将从理性角度分析。

假如把孟遇安的成功之路视为一场通关游戏,那么有几个关键的人物和节点,缺一不可。

首先,她必须脱离青楼。这一点靠的是用诗词吸引陆煜,没什么好说的。

其次,她必须“攻略”陆幼薇和贺令昌——陆幼薇后来带她进宫,她才能接触到政治,也有了扬州立业时的启动资金;贺令昌教了她武功和军事,她才能在建业保卫战中一战成名,并发展自己的军队力量。

那么问题来了,孟遇安是怎么“攻略”陆幼薇和贺令昌的呢?

当然是“多管闲事”啊!

陆幼薇是一个“身在闺阁,志在天下”的“英豪阔量”的女子,孟遇安如果没有同样的济世情怀和高共情能力,怎么可能让陆幼薇对她倾心?

同理,贺令昌最初被孟遇安吸引,也是因为得知了她勇救卫幽兰的事迹(第68章剧情)。后来孟遇安入宫,有了更多类似事迹,比如出使石头城和朝堂仗义执言等,贺令昌更加视她为知己。

她的每一次“多管闲事”,看似在当下为她带来了麻烦,实则长远来看全是好处。

正如刘备,织席贩履时敢讨伐黄巾,势单力薄时敢援救陶谦,道尽途穷时敢携民渡江。没有这些“多管闲事”的勇气和本事,他凭什么让那么多人信他、服他、追随他?

那些评价孟遇安“多管闲事”的人,也不知道是蠢还是坏。蠢就多读书,还有得救;但如果屁股歪了,可就是新时代反动派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