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伐木场的装甲战(1)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
暴风雪终于停止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将变得平静。
尤其是在没有制空权的战场上,暴风雪的停止反而带来了更加显着的威胁。
原本被暴风雪掩盖的己方的任何动向,现在可以清晰地探测到。
这种信息透明对于双方来说,意义是不太一样的,尤其是在优劣势明显的情况下。
无论是哈夫克那一大群凶残的攻击无人机,还是埋伏在远处的狙击手,都能在这片突然恢复宁静的雪原上找到目标,而GtI的特战部队的处境,依旧艰难。
科尔松小镇北部的伐木场,曾经见证过无数历史的变迁。
从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开始,这片土地就有着丰富的伐木资源,为当时的沙俄帝国提供了大量的木材。
这些木材很多都被送到圣彼得堡、莫斯科、上诺夫格罗德等俄罗斯北部或中部的重要城市中,用来当做建筑木材、居民冬季取暖的燃料,甚至是用来铺路的路桩——一种俄罗斯城市中特有的道路形式,只不过在斯大林时期之前就已经被全部淘汰了。
而当时的伐木场,早已不是单纯的生产地,它在大清洗时期,也成了劳改犯的聚集地之一。
成千上万的人被迫在这片冰冷的林区劳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座伐木场经历过无数的历史波折,但如今,已经成为了战争中的一座战略据点。
荒废的仓库、破旧的建筑,依然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过去。
在这些历史的遗迹中,GtI北部阵地的特战队员们驻扎在几栋废弃的赫鲁晓夫筒子楼里。
虽然这些筒子楼在冷战时期曾作为普通的居民区,但如今它们只剩下冰冷的墙壁和空荡荡的楼道,成为了士兵们临时的住所。
几排大型仓库,储存着成千上万的木材,原本用于冬季的取暖和建筑材料,但现在,它们也隐藏着GtI为数不多的重型装备——几辆99A2型主战坦克。
然而,这里并非天堂,远处的茫茫雪原和一片大片的雪松林依旧散发着冰冷的威胁。
雪松林隐匿了敌人的行动,雪原则给了哈夫克装甲部队和无人机反应的空间。
随着暴风雪的停止,哈夫克的主力部队可以迅速恢复机动,伐木场的战略价值也愈加突显——科尔松小镇北部的唯一防御支点。
在这片不毛之地,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藏,敌人的进攻仿佛即将随时降临。
牧羊人正站在新兵蛋子的一辆99A2型坦克旁,熟练地进行加装工作。
装甲列车上装载的货物里面不仅有食物和大量的武器,还有新的装甲钢板,他还在给这些坦克进行着二次翻新。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兵,他的动作迅速且精准,这种工作对于他来说几乎是本能。
99A2型坦克是GtI队伍的核心战力之一,它不仅要应对常规步兵的袭击,还要防范来自空中的无人机威胁。
他手中拿着一块厚重的“笼式装甲”,这是为了增加坦克车身的抗击能力,尤其对付敌方的反坦克导弹和爆炸性弹药。
笼式装甲的每一根金属条都经过精细的计算和设计,能够在爆炸发生时偏转能量,减少装甲本体的受损。
牧羊人将笼式装甲牢牢固定在坦克的侧面,确保能在战斗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坦克的生命线。
接着,他又开始为坦克加装反无人机装甲板。这种装甲板以超强合金制成,能够有效屏蔽来自哈夫克无人机的电磁干扰和激光攻击。
在如今的战场上,无人机的威胁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这种极端天气条件下,哈夫克的无人机可以迅速通过恶劣的视距条件进行侦察和打击。
因此,任何能有效阻挡无人机攻击的技术,都显得至关重要。
此外,牧羊人还在坦克上额外安装了一套“竞技场-m”硬杀伤主动防御系统,尽管坦克上面已经有了GL6主动防御系统。
这是一种以激光、弹道干扰和主动拦截为核心的防御系统,能够在敌方导弹接近时进行有效拦截,极大提高坦克的生存能力。
尽管这项系统的集成技术复杂,但凭借牧羊人的经验,他快速而高效地将所有部件完美组合在一起。
每当他完成一项装甲加固任务,他就抬头看看远处的雪松林,眼睛紧紧盯着那片厚重的林海。
虽然暂时看不到敌人,但他清楚,敌人的侦察无人机会很快降临,这片区域将成为敌人的眼睛。
而无论哈夫克是用坦克、无人机,还是步兵来进攻,他的99A2坦克的任务就是打破哈夫克钢铁洪流的进攻,保护伐木场的核心区,守住阵地。
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的味道,牧羊人最后检查了一遍坦克的装甲系统,确保所有接缝严密,没有一丝松动,不然这就是对队友们的不负责任,哪怕他们都是萍水相逢的新兵们。
他转身走向旁边堆放的工具箱,快速拿起各种工具,开始对另外三辆99A2型坦克进行二次完善的工作。
每一辆坦克都有着不同的细节需要调整,有的是光电瞄准系统的小问题,有的则是引擎散热问题,看来刚才那群新兵们在战前紧急训练的时候,都还存在着一部分操作水平上的问题。
这些坦克虽然性能强悍,但刚刚接受过战斗训练的车组成员却显得不太熟练。
牧羊人深知,这些年轻的战士虽然在体能和基础理论方面已经接受了严格训练,但面对接下来的真实战斗,实战经验的欠缺,可能会让他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措手不及。
尤其是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时,他们的应变能力和战场反应力,显然没有经过足够的锤炼。
这些新兵,虽然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学院,理论水平很高,也经过了大量模拟训练,但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洗礼。
在模拟训练中,战术的掌控和决策的执行可以通过指令和反馈调整,而真正的战斗却是一个充满变数、没有后退空间的现实。
在哈夫克装甲部队猛烈的炮火下,战场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决定生死,每一个判断错误都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
牧羊人的心中,忽然涌上了不安。那是一种深深的焦虑感,一种无法完全控制的情绪,就像是某种预兆,让他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种种经历。
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工程兵,满怀理想与抱负。当年,他在大学的橄榄球赛中表现出色,凭借着过人的体能和战术眼光,一举引起了一名美军征兵军官的注意和支持,最终那位上尉的大力推荐之下,进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起初,他的心中充满了兴奋与自信,认为无论是身心还是技术,都已经足以应对所有挑战。
然而,第一次真正走上战场,面对枪林弹雨和生死考验时,他才彻底明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有多么巨大。
阿富汗的坎大哈战斗,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那时,虽然身边装备精良,手中的武器性能卓越,但他还是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深深体会到了无力感。
塔利班的攻势异常猛烈,战况瞬息万变,敌人的游击战术极为凶狠,完全没有规律可言。作为一名年轻的工程兵,他虽然对战场的技术层面有足够的理解,但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真正的应对能力远不如预想中那么迅捷。
记得有一次,他和他的战友们负责拆除一座可能被敌军利用的桥梁。任务听起来简单,然而敌人早已埋伏在周围,一场突如其来的猛烈冲击让整个战斗迅速陷入了混乱。
曾经以为自己胸有成竹的牧羊人,面对如此真实的死亡威胁,竟然出现了短暂的慌乱。
他试图组织防御,但当敌人的火力猛烈扫射过来时,手足无措的感觉几乎让他失去理智。
幸好,经验丰富的上级及时指挥,将局势稍微稳定下来,但那一刻的无助与恐慌,直到今天依旧清晰地烙印在他的记忆里。
那时,他知道,即使再先进的装备,也无法代替真正的战斗经验。
恐惧不是因为敌人的实力,而是因为那种对不确定局势的无知与不适应。
那种恐惧,不是对生命的恐惧,而是对自己判断失误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恐惧——那种一瞬间的迟疑,可能会导致无辜战友的牺牲,甚至是整个任务的失败。
他从那次战斗中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必须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及时调整战术。
而这些,都需要通过一次次的实战磨砺,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今,牧羊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足迹遍布东南亚、西亚、北非,乃至俄罗斯北部的冰雪严寒之地,当然也包括最早投身战斗的那个中亚贫瘠山国。
在这些多样的战场上,他从未停下过思考与总结。
经历过无数次的生死考验后,他学会了如何在紧张的战场上冷静分析,如何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
无论是快速变化的战术局面,还是复杂多变的敌情,他都能迅速做出反应,带领队员们脱险或取得胜利。
但他深知,这些年轻的战士们,尽管体能过硬,理论知识扎实,但他们还未经历过真正的战场洗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