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二嫁主母! > 第134章 二十年前

第134章 二十年前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二嫁主母!!

见舅舅迟迟没有说话,看着自己的目光甚至还有些奇怪,姜琮月也有些不明所以,下意识还看了看自己。

舅舅终于把目光收回,说:“日后你跟着我学习,我亲自来教你。”

“那个什么算学馆,你不用去了,那些人教不了你什么,反而只会拖累你,让你走上歧路。”舅舅很是自信,在这个时代,除了他之外,没有人更能够教姜琮月。

姜琮月哭笑不得,这才解释道:“是这样的,舅舅,算学馆我是不得不进的。因为我如今所嫁的人家是薛家,薛家世代镇守边疆,功勋卓着,舅舅您应该也是知道的。只是如今皇上和薛家生出了嫌隙,想要收回薛家的兵权,不想再继续在西北与沽金海打下去,如今薛家的位置很危险。”

“大周之所以和沽金海打仗,是为了通商,将大周的瓷器、丝绸贩往沽金海之后的西域。”

“现在皇上着力想要开拓南海,一旦南海打通,大船从南海绕过沽金海直达西域,便可捎去许多货物,也不用再打仗,更不用再倚重薛家,这是一举多得的事。皇上在这上面投入了很多,算学馆就是如今最核心的机构,所以我必须得待在里面。”

王玺不假思索地说:“那算学馆关你什么事儿?要是皇帝要清算,你跟他和离了跑不就得了?天下这么大,你要有心藏起来,他还能找得到你?”

他一时兴起,甚至跃跃欲试地拉着姜琮月的胳膊,要跟她分享经验:“我藏在深山这么多年,并未暴露丝毫踪迹,就这份经验,我也可以尽数传授给你……”

薛成琰的脸色真是变了又变,舅舅这性子真是让他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明明他也是出了一份力的好吧!怎么舅舅好像老想着让琮月跟他和离呢?

看姜琮月的表情古怪,舅舅停下来,沉默了半晌,不解地问她:“你有孕了?”

他上下看了看这两人,又问姜琮月:“不舍得抛夫弃子?没关系,一个人也可以将孩子养大,实在不行,你来投奔我……”

见他再说下去就要考虑如何拆散这段婚事了,薛成琰脸色大变。姜琮月捂了捂脸,真是不知道怎么说好,无奈地说:“舅舅,是这样的……”

好说歹说许久,舅舅才总算相信了薛成琰对她很好,将信将疑地看着他,同意让他坐了下来。

虽则从前也见过姜伯崇,可直到此刻,薛成琰才真正有了见岳父一般的感觉,规规矩矩地端正坐在板凳上。

他十分煎熬,这位可比姜伯崇难应付多了,一着不慎便会有和离之险!

“先不说他了。”舅舅终于大度地略过这个话题,沉思起来,“皇帝要造船、建算学馆,他终究还是到这一步了。”

见舅舅有些冷笑的意思,姜琮月立刻捕捉到不同,问他:“还没有问舅舅,二十年前您失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将您带走的那人是谁?可是有什么内情?”

舅舅冷笑一声,面上复杂地流露出丝丝缕缕的仇恨来,讲述起这件年代久远的事:“早在二十年前,皇帝就有这个打算,只不过他当时权力还不稳固,只敢想想而不敢大肆推动。”

他转身在一堆杂物里找出一块黑色的板子来,不知道是由什么制成,他又从旁边拿了一根白色的棍子,在那黑色的板子上涂涂画画,竟然写出清晰的字来,比平日里所用的笔还要好使。

“现今大周最为中流砥柱的势力是武官勋贵,他们跟着开国皇帝打天下,一代一代传到了今天,由于这百年来征战不休,纷争未平,所以武将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皇帝不敢不重用他们。”

他画了条线指向另外的地方。

“与武官对立的是文臣。这帮子人虽则也有书香世家、簪缨氏族出身的,可大多数还是出生平民百姓,或是寒门,自小读书通过科举为官,希望自己的才学能够得到重用,帮助皇帝治理天下。”

“寒窗十年敌不过别人生来就有的家世,这帮人再怎么学着君子之道,心中也还是有怨怼的,他们天生就不合。”

舅舅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着,埋头利索地展开他的认知。

“现今的皇帝崇平帝,他是个有野心、有厚望的人,不甘心自己仅仅是一个守成的君主,他想要往外开拓,还想发展经济和科学——科学指的就是那些技术和学识,总之是掌握在读书人手里的东西,和武将们就无关了。”

“从他继位以来,西北一直征战不休,沽金海仍然是心腹大患,连安绛兰也时不时骚扰。”

“他发愁的倒不是什么战争与和平,而是这场仗一旦要持续地打下来,就要花掉他更多的银子,烧钱不说,还要一直调动武将、器重勋贵。”

“只要武将一直得势,那么文臣就迟迟得不到提拔,难以走到权力中心去。”

“他是想要自己的势力的,想通过自己的手,组织一个全新的机构,完全听从于自己,能够开拓出他想象中的盛世。为了完成这件事,他就得瓦解武将之间的联盟。”

他抬头看了一眼薛成琰。

“你们薛家,首当其冲。”

这话说得直白,不过薛成琰的脸色也没有变,他只是非常赞同地点了点头。

舅舅冷哼了一声,还是没有再提让他和离的事儿。

“他从二十年前就开始筹备这件事,慢慢的瓦解这些豪门的势力,早在当年,他就已经组建起过一个算学馆。”

姜琮月脸色变了变,这是她未曾听过的,原来皇帝还真有另外一个核心机构一直没有暴露出来。

甚至只怕长孙太傅也不知道!

“当年……”

王玺的眼前纷乱混杂。似乎又想起了那些年的刀光剑影,眼神渐渐沉了下来。

他沉浸在回忆里,仿佛自己是一个局外人,用第三视角再次重现了当时的场景。

那是一个雪夜。

尚且年轻的王玺进京赶考。

他身负着无数知识,脑海中更是储存着许多尚且不存在于这个世上的东西,信心满满地背着书箧上了路。

告别过妹妹,妹妹在他身后关上了门。

虽然心里有些担心,但这条路是不得不走的,王玺早已做好了准备。

父母去后,他们光是作为乡绅人家,在这穷乡僻壤、民风野蛮的乡下根本无法立足。

还是必须得有一个官身,才能够守住家业,继而发扬光大。

何况他那一身的学识、满脑子的东西,又怎么甘心淹没在这个荒郊野外、远离京都的地方。

但凡是个有学问的人,就想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等他考中了进士,有了官位,妹妹的生活才能过得更好,才有更多的选择权。甚至以后也不必被这些农户人家的目光裹挟,随便找个人嫁了。

只要妹妹不随便发疯看上什么路过的男人,那他就能养她一辈子。

背着父辈的期望,还有来自自己脑中无穷的知识,王玺踏上了这条路。

他还是算幸运的,这一路上并没有遇到什么大危险,什么虎豹豺狼也未曾侵犯过他,山间的盗匪也叫他躲过了。

甚至身体也很好,并未被这一路的颠沛流离弄得患上什么疾病。

身上带的银子也够,未曾捉襟见肘,需要卖文鬻字为生。

直到来到了京郊,王玺在长阳道上找了一处客栈歇脚。

天色将晚,王玺敲了敲门,店小二拉开了门,在风雪中搓着手迎接他进去。

“客官,您也是进京赶考的?快请进吧,近日来了好多赶考的学子,都聚在一处喝酒谈天呢!”

王玺只是应了一声,背着书箱走了进去。

客栈的大堂之中,三三两两地聚集着许多学子,各自都穿着素净的衣袍,头上戴着布巾,典型的读书人打扮。

各人之间口音不一,都是从远处赶来参加春闱的。

考生们各自在各地也是高高在上的举人老爷,还能在本地领个官做的,再怎么也算不得什么小人物。

可是到了这皇城脚下,放眼一看,进士遍地走,举人多如狗,一棍子横扫过去都怕扫到了哪个大官,这些清高的文人自然也就晓得低调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