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御前问话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二嫁主母!!
谢锦屏的人很快去拜见了皇后。
“娘娘,我家小姐特地去姜府查问,得知姜氏从前深居简出,并不爱出门,唯有二公主落水那日非要出行。”
“而且那日姜府的公子小姐都好好的在船内,只有她非要出去,想来定然是知道了什么,有所准备,实在蹊跷。”
丫鬟跪下道:“无需您动手,小姐已经盘问过了,现在已经在寻找当日的船夫作证。”
皇后一愣:“咳咳……你家谢小姐,还真去查了?”
上回谢锦屏不甘心,非跟她说要查查姜琮月在救了二公主这件事上是否无辜。
皇后不置可否,也不想插手。
因为这事她隐约知道,并不简单……
当时她初登后位,唯恐得罪了人招致祸患,所以并未参与细查。
当时皇帝也是大怒,因为涉及皇家丑闻,他明面上留中不发,实则暗地里把整个莲花海翻了底朝天,也没查出个什么来。
谢锦屏一个官宦人家小姐,你的手段难道能比皇上更高不成。
皇后听说她就是去姜家找人问了问,还要找船夫作证,就忍不住想笑。
难道这些事,皇帝没有查过吗?
皇帝只怕早就清楚姜琮月是救二公主的人,只是这事不能闹大,所以也不能公开嘉奖姜琮月。
不过……
皇后怔了怔,难道当时皇帝把姜琮月赐婚给云安侯,是嘉奖?
毕竟,庇护参了曹修的姜御史,还有别的办法,比如赏赐和升官,不是非要联姻。
这样就说得通了。
听说薛成琰求娶姜琮月时,皇帝震怒。
是因为他觉得,嫁给云安侯,已经是对她的抬举,因为她救了二公主,父亲又正好需要皇帝表态,以示庇护,姜琮月才能嫁进侯府。
可后来姜琮月在侯府过得不好,要和离。
皇帝本来已经觉得面子难看,还是云安侯自己实在不像话,闹到市井皆知,又加上薛家兰花的事,他才顺水推舟,答应了和离。
可刚刚和离,姜琮月便和薛成琰扯上了关系。
皇帝怎么能不觉得气愤,你看不上我赐给你的婚事,原来是你想高攀最好的?
已经让我丢了脸,如今还要打我的脸,告诉我你不凭我的赐婚能嫁到更好的人家?
久在上位者,怎么坐得住?
皇后心念动了动,觉得抓住了皇帝不满此事的缘由。
她不由撑着病体,微微笑了笑。
皇帝都不同意的婚事,这世上还没有能成的。
姜琮月注定跟薛成琰成不了,而她如果嫁到自己娘家,皇帝也不至于跟个普通世家的内宅妇人生气,所以不必担忧她被皇帝不喜的后患。
她也不阻拦异想天开的谢锦屏小姐了,只对她的丫鬟道:“本宫不知道你们说什么,也不知道谢小姐想做什么,本宫要养病了,今后不要来问本宫。”
皇后说话滴水不漏,把自己摘了出去。
可她知道,谢锦屏这样自认聪明的人,只会把这话当作她默许,照样会去做。
……
到了年下,姜琮月清点了一年的账。
之前薛成瑶带来嫁妆托她代管,虽然时间不久,但账也一并算了,因而薛成瑶也在旁边喝着糖茶听着。
掌柜打着算盘看了她一眼,笑道:“东家就是厉害,这账我都怕算错了,得打两三遍验证,东家一看便知道。”
姜琮月也笑了笑,默算了下一目,写在册上,并未抬头,问:“你知道《九章算术》吗?”
掌柜懵了下:“不知道。”
“《九章算术》里有方田、粟米、衰分、少广等九种问题,从前,我从粟米一章里学到粮食如何折算,算得比田庄里的大管事还快。”
姜琮月从前在乡下随王氏住,王家是读书人家,王老先生去世后,舅舅发奋苦读,据说死在了进京赶考路上。
天下读书人,走不到京都的太多。
王氏妇道人家,也不能出门,干着急,只能托了家里的仆人去找里长,给了一笔银子在外治丧,守着门盼消息,也不知道银子花到了舅舅身上没有。
外公和舅舅还留下许多书籍,王氏出于孝道没有处理,便宜了姜琮月,幼时躲着王氏的时候便去偷偷看书。
只是发现了免不得被打。
“你舅舅都死在读书上,你还偷着读书!这小丫头片子。”
科举让她失去了依靠,王氏又气又急,拿藤条抽她的腰。
姜琮月就在这样的打骂里摸着机会,如饥似渴地读了很多书。
经验和知识,跟她的伤疤一样很快层层垒起来。
只是学到的那些东西和旧伤一样,多年后一摸,还会痛。
姜琮月一直不爱提起这些。
她略过不言,薛成瑶却惊喜道:“琮月姐姐,还会这些?那可真是有大用的,我们家庄子里年年收粮食,算得头都大了!还闹出好些拳脚来呢!”
掌柜也急忙道:“是啊,我老家也常有为粮食口角的!”
姜琮月不语,看向桌上,片刻后拿过纸笔来写。
“你们可知道约分术?”
在掌柜茫然的目光里,她背着已经显得遥远陌生的字句,随着记忆回溯,那些定理在她脑海里形成的墨字,越来越清晰。
“……约分术,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两人坐在一边,一齐呆滞着,云里雾里。
约分术是什么,没听过,一句也听不懂。
姜琮月继续信笔写:“今有一百一十七分之六十三,约之得多少?”
什么?
“分母分子相减,得五十四,六十三减去五十四,得九,分母子均约去九,因而得十三分之七。知道了这个,粟米法便能听明白了。”
俩人听傻了,眼珠子都不会动了。
姜琮月又简单讲了几个约分,转到粟米之法。
“今有粟率五十,粝米三十。若有粟二斗八升,置换粝米,得粝米多少?”
俩人一致摇头,不知道。
姜琮月认真看着纸上,一笔笔写下来。
“一斗为十升,二斗八升便是二十八升,除去粟率五十,乘粝米三十,为十六升、五分升之四,也即一斗六升、五分升之四。”
她看了看薛成瑶和掌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