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咬牙切齿 (第2/2页)
很明显是被人戳破的。
“父皇这也就是一些碎冰而已,确实是儿臣所制。”
呼呼!
原本只是猜测,听见了证实,李世民呼吸都粗重了几分:“真能夏日成冰?”
额……
李承乾愣住了。
看李世民的表情,好像觉得他能点水成冰似的。
叹了口气,面对李世民,李承乾倒没有什么好隐瞒:“此冰非彼冰。这顶多算是冰水,并不能制作出冰窖中那种冰块。”
“也非做不出来,只是现在只做不出来。”
李世民略微露出了失望之色,看着铜盆之中的碎冰,用手抓了一小块。
正想要放进嘴中。
李承乾吓了一跳:卧槽!
“父皇且慢。”李承乾语气有些着急,心里却是要骂娘了。
这李二怎么跟一个孩子一样,什么都往嘴里塞。
李世民不明所以,停住了吃碎冰的动作不解的问道:“怎么了?”
总不能是这逆子连一块碎冰都不给自己吧?
一路从太极宫过来,热的不要不要的,好不容易面前有冰能解暑。
李承乾无奈,从小铜盆内拿了一个竹筒,摸了摸挺凉的。
然后递给李世民。
“父皇,这外面的碎冰不能吃。”
李世民挑了挑眉,将碎冰依依不舍的丢到了铜盆内,接过竹筒,打开盖子,看了眼。
虽然没有碎冰,不过也够凉了。
一口下肚,驱散了暑气,这才道:“听闻你在长安城开了冷饮铺子?”
“嗯。”李承乾微微颔首。
回答完,他就有不好的感觉。
果不其然,李世民嘴角带笑问道:“一竹筒听闻二十文?如此好的东西,想必一日能买几百吧?”
当然数量只是试探。
几千文的生意李世民还真的看不上,就是想套一套李承乾的话。
打定主意,要是赚的不多,他就不抢这逆子的生意了,每日给太极宫供应个一百……嗯,一千才够。
李承乾怎么会猜不透李世民的心思,叹了口气道:“也就几百个竹筒吧。”
这话他隐瞒了。
虽然贵,但夏日有这种冰镇的冷饮,加之长安城如此之多的富庶之家。
不说勋贵,就商贾谁家每日不买点?
现在一日,最少卖几千了,再过些日子,说不准破万不是问题。
一日百贯,千贯这才是他的目标。
到时弄个专利,然后通过大唐会所拍卖地域的销售权,又能赚一大笔。
只是硝石比较难,还需要找个硝石矿才行。虽然能反复使用,可销量大了,硝石也稀缺。
李世民喝了口冷饮,微微颔首。
好一会儿,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不错,这冷饮味道美味,要是能够每日喝,这夏日就好过了。”
李承乾嘴角抽了抽,只能咬着牙道:“儿臣每日会让人送点去甘露殿。”
“嗯嗯。”李世民很满意,随后说道:“你看朕后宫人也不少,你也要赚钱,内侍和侍女就不需要提供了,你的弟弟妹妹们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李承乾再次咬牙,感觉这才是李世民的目的。
“送,儿臣每日预备两百份可够?”
想想后宫妃嫔加皇子也没有五十人,李世民觉得两百份足够了。
每人每日两份,其余的可以奖赏给侍女或者内侍,挺好的。
反正太子能赚钱,知道这冷饮是李承乾自己弄的,看了制作,李世民觉得也花不了多少钱。
挺好的。
忽然想到了自己那些打天下的老兄弟们,李世民随后又开口:“对了,三省六部都是大唐之肱骨,夏日让他们为国操劳,朕心属实不忍,唉。”
这下李承乾忍无可忍了。
弟弟妹妹也就算了,都是亲人。
后宫嫔妃也就算了,怎么也是长辈。
咋滴,三省六部都要送,他们都是你亲戚啊。
回头一想,似乎……三省六部未来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的亲家。
奈何公主不够多,不然的话恐怕所有爵位的都是李二的亲家。
咬牙切齿的李承乾道:“父皇,儿臣每日也就卖几百份,恕儿臣有心而力不足。”
李世民挑了挑眉,没想到太子会拒绝。
不过想了想,三省六部的官员确实不少,上千号人。
“这样吧,朕也不为难于你,供应三省官员即可,至于六部嘛,两文一份,由他们六部自己出钱如何?”
三省六部都有自己所报销的钱银,一份两文,一年也花不了多少。
毕竟二十文的东西,两文已经很便宜了。
搂搜一点,总能搂搜出来。
李承乾牙都快咬碎了。
二十文的东西,让他两文卖。干……传出去,听说他赚十八文一份,岂不是闹翻天?
不过两文也不超过成本,只是利润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无非是一些水加点水果汁罢了,硝石都可以反复使用,成本几乎忽略不计。
最值钱的无非是竹筒了,到时竹筒回收不就行了?
嘿嘿,老子真是天才。
“行。“李承乾最后只能咬牙答应了下来。
李世民还想说什么,李承乾连忙道:“父皇,儿臣已经亏本了,还望父皇体谅。”
“哈哈哈。”
看李承乾吃瘪,李世民将喝完的竹筒放在了旁边,仰头大笑走了。
走之前还留下了一句话:“从明日开始供应。”
“喏。”李承乾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身为一个精明的商人,李承乾觉得这次生意已经亏大了。
而离开的李世民开心过后,还是有些惋惜。
毕竟不能成冰。
不过碎冰也比没有好。
至于原料他没问,毕竟这些东西让李承乾如此重视,肯定不好透露。
聪明的李世民虽然没问,但也发现了蹊跷,那便是进门时,内侍洒落一地的白色粉末。
“加强东宫守卫,顺便清剿眼线,让皇后挑几个得力的内侍和侍女过来,最主要信得过的。”
“喏。”张阿难不知道太子殿下和陛下聊了什么。
但这道命令,让他也对夏日成冰的技术慎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