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布料4 李白穷困潦倒于长安 (第2/2页)
“只是赐金放还,并非贬谪,谪仙人莫忧。”贺知章宽慰道。
“这杯酒,敬谪仙人!”贺知章豪饮一口酒。
而神迹还在继续,似乎准备真的把李白未来之事都说出来。
【而即使是如此潇洒风流的李白,甚至自己作过许多大气浪漫诗作的谪仙人李太白,也有很长一段不如意的生活。
李白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五年间,游扬州、汝州、安陆、陈州、江夏、长安。
一直往来诸多城市谒见王公大臣,以寻求仕途,均无结果。
《李白传》有记:“李白在长安干谒公侯,历抵卿相,几乎处处碰壁,而邻州坊州之游虽竭尽心力,但所结交的官员大都位低言轻,即使想鼎力相助,也无济于事,难以得到上皇垂顾。”
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
开元十九年,李白第一次离开长安。
此后两年,李白去故友居所洛阳,遂有隐居之意,第二年返安陆。
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李白三十四岁到四十二岁,八年间,李白还没有放弃仕途,但是这段时间记载甚少,也有可能是因为李白这段时间较为穷困潦倒。
这八年间李白转而向权贵阶级献赋,他为当时的统治者唐玄宗献上《明堂赋》《大猎赋》,为玉真公主献了《玉仙真人词》。
而在这八年间时,他结识了一个对他未来仕途非常重要的人。】
直播间弹幕。
“兄弟们…有刀…小………心!”
“什么?谪仙人42岁都没当上官!?”
“什么?李白种地!?”
“为什么李白在我记忆中一直没老过啊”
“穷困潦倒……为什么我只记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烫知识,将进酒是李白当了三年官被赐金放之后写的。”
“白哥,你是我的哥,白哥心态真好啊…人生得意须尽欢!”
唐朝。
李白放下酒杯,“十八年”,自己居然42岁才得到赏识吗?
贺知章接话道:“到底是有人慧眼识珠,未能让太白蒙尘。”
李白苦笑一声:“我当初去拜见李邕,与他高谈阔论,提出很多构想。”
“但李邕觉得我的构想太过天马行空,不切实际,拒绝了帮我举荐。
我当时非常不服气,所以我作了《上李邕》,我认为自己不出三年,必定能在长安闯出一片天地。”
李白说完沉默了下来,而他对面的贺知章也是长叹一口气。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欣赏的小友居然42岁才得到赏识。
而三年后便被赐金放还。
汉朝。
刘邦看着神迹说说,轻笑一声。
这李白,估计是商人出身,才可以识字读书,甚至赈济他人。
但是再有钱的人,去了都城,拜见权贵,不出血怎么可能让你进去。
只是没想到,神迹如此推崇这位李太白。
都没办法帮助他吗?
甚至这位谪仙人,“穷困潦倒”“自暴自弃”,仙人怎会需要吃喝玩乐?
不过如此有才华之人,却未科举,难不成后世科举,商人之子不可参加吗?
刘邦几乎通过神迹的只言片语,就猜到了绝大部分真相。
毕竟当初刘邦也是一名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