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立旗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合光!
“壮士何在?”老者道。
听得老者叫喊,陈忠赶忙回应道:“老先生,我们在这。”
话音刚落,只听‘嗖’的一道破空声划破中空,抬眼看时,老者已然到得二人头顶上方,下一刻,老者一手一个,拿住二人肩膀,就向城外凌空掠去。
剩余兵士见几人眨眼而去,一个个开始丢盔弃刃,瘫软倒地,哀嚎怨天。
“完了,完了。国君岂能饶了我等!”
“……”
急掠一个多时辰,三人已然到得数百里外,放下二人,老者一个趔趄,轰然栽倒,二人见状,赶忙上前搀扶。
“老先生,老先生。”袁丽卿急切道。
“老先生,老先生。”陈忠急切道。
不多时,老者咳嗽着轻声开口道:“叫……叫…叫什么…老夫还没死呢…”
见老者无有大事,二人随即展露喜色,袁丽卿更是双眼泛红,喜极而泣。
“吓死我了,老爷子您没事儿就好,多谢老爷子救命之恩,多谢老爷子救命之恩。”袁丽卿一边道谢,一边叩头道。
“快起身来,若非壮士助我脱困,我岂有自由之身,而今你俩落难,我又岂有不救之理……。”老者道。
此言一出,陈忠不胜感激,遂对老者,纳头便拜,老者本来体力不支,再受跪拜时分,早已无力搀扶,只得随了陈忠心意,安然受礼。
休息时刻,几人闲聊得知原来这老者便是齐国先君,张穹。
早年民间传闻先君暴毙而亡全是不经之言,实际为了掩人耳目而对外施放的虚假消息。
这张穹少年时曾受上清孔祥传道,也是个修士一般的人物,不过修的是个撑筋拔骨,金刚不坏的路子。
裕广六十四年,天下大旱,彼时大齐各地深受其害,除丘邑堰郡二地外,其他州府均无幸免,庄稼颗粒无收,百姓食不果腹,各地渴死、饿死者,不计其数。
本来大灾之年,百姓赋税应当大幅减轻,甚至于免除罢收,然各地奏表上达京师中书台后,巧被储君张布看到。
当时国君张穹有意训练张布治国理政之道,故而早将张布安排在中书台担任辅国,负责批阅各地官员上表奏书从中学习。
也是青天白日罩阴霾,忠臣死柬路难开。
张布收到消息之后,随即便令百官不得声张,免被国君察觉,又差人到各郡下达多收赋税命令,好营造一个国安繁盛假象,让国君对自己刮不相看。
有分教:上位一张嘴,治下多冤鬼。
此令一下,不知引得多少百姓希望破灭,无数官员痛心疾首。
百姓不比官员,只要有吃有喝,无论怎样欺压都难反叛,张布也就是拿准了这点才敢如此行事,他只道官员上表卖惨是为了中饱私囊,百姓颗粒无收是为了逃避赋税,时下大齐风调雨顺,怎么自己一到中书台就有这般问题,摆明了是要和自己过不去,故而此事处理的很是霸道。
由于朝廷无有作为,百姓还要多加赋税,直引得各地民怨沸腾,众怒难消,于是便有了大规模的起义爆发。
当时东平王张琰正于东庸关同梁国对峙,哪里顾得上国内动向,故而不到半月,大齐境内便以一片狼藉,哀鸿遍野。
眼见苍生有涂炭之危,社稷有倒悬之险,中书郎陈暮再也难以忍耐,遂上书弹劾了储君张布,并将事件来龙去脉悉数告知。
这陈暮乃是当朝主辅陈敬昌长子,虽然是陈家子弟,但为人忠良,性格刚烈,自上朝以来,从未有过结党营私之举,甚至对陈家势力也是越发疏远,正因其为人如此,百官也都在暗地里说他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数典忘祖的不孝子。
国君闻言,龙颜大怒,只道张布欺上瞒下,罔顾苍生,难堪大任,于是便废了其储君之位,软禁府中,终身不再启用,又命大将楚固去前线替换张琰下来,升做储君,负责处理国内叛乱。
这楚固虽为齐国大将,但却是陈家一手拔擢,巧的陈家又是储君一党,故而凡事都要经过陈敬昌点头,当时朝堂之上见陈敬昌未发一言,于是楚固便领了君命,拿了信印,退了朝堂,行至校场,点了将士,收拾停当,欲待开拔。
晚间,陈敬昌带着一众亲信来到储君府邸,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只道今日若不决定,只怕日后再难翻身。
张布岂能不知利害,待到张琰归来,自己哪里还有容身之地,国君年事已高,偏又历来喜爱张琰,其手握重兵,倘若国君仙走,难保张琰不会兄弟相残,一不做二不休,张布当即狠下心来,协同陈家发起了叛乱。
见其主意已定,陈敬昌便差人告诉楚固不急前线替换,今夜有大事发生,大齐或将易主。楚固得到命令,于是便不敢轻动,静等回信。
且说当夜四更张布领了五百死士,陈敬昌请来四位筑基高手,趁着夜黑风高,守卫们身困体乏,便很轻松的将王城攻了下来。
张穹察觉时分,早已被四位筑基高手拿住,然张穹久修真法,早已练就一身金刚不坏,几人杀张穹不死,又恐走漏消息,顾才将其囚禁于伏龙殿下,终日打鏖,百般折磨,由来不知几度春秋。
听完老者言说,陈忠登时怒气冲了顶门,业火烧上五脏,道是天下竟有这般不忠不孝之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