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的目标 (第2/2页)
大腿骨折,没有三个月,不可能归队,甚至有可能今后都无法归队。
“派人把伤员送去联队医院。”
面色阴沉的下达命令,中队长询问:
“还没回来?!”
第二中队在完成清扫任务后,本来要继续行军,跟上大队本部,结果,联队部派了一个传令兵,要求他们在西堡村找一个叫刘玉元的人。
并要求尽量活捉。
据说是来自华北方面军情报部门,通过参谋部传达的命令。
他不得不命令部队原地驻扎,派了三个士兵去后方的西堡村搜寻抓捕。
“没有。”
中队副回答。
这个刘玉元什么人?
居然能让情报部门通过参谋部转达活捉的命令。
中队长目光阴沉的看向窗外的鹅毛大雪,知道必须尽快完成任务,然后行军追赶本部,否则自己半个中队就会掉队。
想了想,鬼子中队长命令道:
“让岛生分队都去西堡村抓捕刘玉元。”
鬼子的分队,相当于步兵班。
岛生分队,就是派了三个人前往西堡村抓捕刘玉元的人。
至于为什么只派三个人去抓捕目标,即便第二次增兵,也只增加到一个步兵班——不是鬼子蠢,而是因为作战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节约兵力。
在经历联队主力部队,中队轮番扫荡,西堡村已经被划归为安全区域的情况下,为了抓捕一个人,让半个中队的兵力,冒着风雪在山马道来回行军八公里。
他也当不了这个中队长。
“嗨。”
中队副立刻去传达命令。
···
西子村。
独立团临时驻地。
“我刚刚看了一圈,独立团目前士气很不错。”
政委李文英走进了团部,向孔捷汇报。
“辛苦了。”
孔捷松了一口气。
三天急行军,给独立团带来的不仅仅是非战斗减员近七十人,还有严重的士气影响。
好在,士气一直是八路军的重点工作,即便独立团只是基干团,但也没有落下。
而独立团目前能保持旺盛的士气,他的老搭档,李文英至关重要——不得不说,鼓舞士气这方面,他孔捷还真不如李云龙。
好在,他有搭档。
“让战士们休息几个小时,然后我们去云岭。”
孔捷做出了决定。
“云岭?”
“不错!”
对于上级独立团前往云岭的命令,李文英十分赞同。
鬼子扫荡根据地的战术,是反复套口袋,然后中间派一只机动部队清扫,独立团如果急行军前往云岭,几乎可以避开鬼子后续好几个口袋。
这次扫荡,也就结束了。
冬天来了,天寒地冻要来了,鬼子扫荡撑不住多久了。
“刘玉元?”
听到孔捷转述的上级命令,李文英则是诧异的挑了挑眉毛:
“终于找到他了。”
“刘玉元是?”
孔捷好奇。
“你也知道,阎老西仿制了一批鬼子的四一式山炮。”
李文英慢慢解释:
“起初,太远兵工厂仿造的山炮,由于技术水平不足,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度,都远不如鬼子的原版,相差甚远。”
“而就是这个刘玉元,改进了太原兵工厂仿造鬼子的四一式山炮的工艺,甚至开创性的发明了一个拉火炮膛线的工艺,使得太原兵工厂后期生产的火炮,射程和精度上,距离鬼子原版差距不大。”
“甚至据说,在鬼子进入太原之前,刘玉元还在琢磨炮钢工艺。”
“嘶···”
孔捷此时明白,为何张万和能在百忙之中亲自关注刘玉元了。
顶着巨大的工艺和材料差距,硬生生使得太原兵工厂的火炮,接近鬼子的原本性能,以及琢磨炮钢工艺——这种人才,鬼子都会眼红。
“这种人才,阎老西居然也没保住。”
李文英感慨一声。
“他经营了一辈子的太原都没保住呢!”
孔捷冷笑一声。
现在是十一月末梢,虽然十二月事变还没有开始,但局势上已经初露端倪,孔捷此时对阎老西可是没有一丁点好感。
“这可不一样。”
李文英摇了摇头。
地盘没了,可以再夺回来。
但人才没了,可就真没了。
“一定要找到刘玉文。”
李文英语气斩钉截铁。
“我知道。”
孔捷点头。
这种人才,对于八路军正在建设的水腰子兵工厂,是急需的顶梁柱,作用比772团这种主力团都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