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第三十九章 热销、加印,《高山下的花环》彻底火了!

第三十九章 热销、加印,《高山下的花环》彻底火了! (第2/2页)

今天的初次登门非常成功,结果圆满。

满足之余,许跃新想念两句诗表达此刻的心情。

“故乡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

try{ggauto();} catch(ex){}

和以后许许多多日子,

许许多多告别,

被你照耀……”

陈巧巧意识到他在念诗后,选择静静地聆听着。

“想给这首诗起什么名字?”

等许跃新念完,陈巧巧挠挠他的手心道。

“就叫《新娘》,写给你的。”

许跃新回忆了一会后说道,语气很是深情。

陈巧巧俏脸红了起来,将脸蛋贴在他肩膀上没有说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两人去出租车调度点的路上,经过一处报刊亭。

陈巧巧眼尖,一下注意到报刊亭在卖单独出版的《高山下的花环》。

“看,在卖你的书。”

“我们去买一本当纪念品。”

陈巧巧兴冲冲地拉着许跃新的手道,小跑到亭子前方,“给我拿一本《高山》。”

经过一个多月的广泛传播,大家已默认《高山》为这部小说的代号,提起这个名字没人会想起别的。

“3角钱一本。”

报刊亭老太太把书交给陈巧巧,笑眯眯地说道,“你们运气好,这是最后一本了。”

许跃新这时想起了什么。

“大娘,请问这本书从上货到卖光,用了多久啊?”

许跃新很关心自己书的畅销程度,客气友好地问道。

“不到两个小时。午饭前上的,现在就卖光了。”

老太太回味起销售速度,老迈的脸上都是感慨,“好几年了,没见过卖得这么快的书。”

“好嘞,祝您生意兴隆。”

许跃新对这个结果感到很满意,笑着和陈巧巧一起走了。

……

此刻,人民文学接待室内。

王潮垠正在和负责出版的干部交流书刊销售情况。

“王组长,30000本《高山下的花环》已经全部投放到新华书店,各地报刊亭。”

出版部门的张处长语气间难掩兴奋道,“根据目前各地反馈,销售异常火爆。以城八区的新华书店为例,《高山下的花环》一书均在铺货24小时内全部售空,没有一家是例外。”

“真没想到能卖得这么好。”

“关于这一点,我的想法是……”

负责出版这块的张处长说完后,试探地看着王潮垠道。

“有话直说嘛。关起门讨论,不用绕弯子。”

王潮垠听到好消息,兴高采烈地催促道。

“那我就有话直说了。”

“我觉得完全可以进行加印。惟一的问题在于,我们进行加印时,会再次牵涉到版税问题。”

张处长犹犹豫豫地说道,“上头目前还没有出台这方面的明文规定,是不是应该就此和王朦同志沟通一下?”

“毕竟当初是在他的支持下,我们才大胆采取版税形式,向作者支付稿酬。”

王潮垠听完陷入思考。

从稳健角度来说,对《高山下的花环》一书进行加印时,确实应该向老朋友进行请示。

只是,这样会不会显得像个小脚老太婆,显得没有担当精神,缺少主动作为?

那天晚上谈话时,王朦曾鼓励他甩开膀子,放手去干,事到临头他似乎不该畏缩……

经过反复考虑,王潮垠最终有了方案。

“既然做了初一,就不必再怕十五。”

王潮垠冷静果断地说道,“王朦同志最近在开会,听说会议议程较长,我也没办法联系到他。”

“我们俩先商量好加印册数,待会我联系作者见面,向他支付版税。”

“事后哪天见到王朦同志,我会和他提及此事,保证他知情了解就行。”

“还是王组长胆子大。”

张处长哈哈笑着竖起大拇指道,“我觉得加印这个数字合适,你认为……”

说完,他比了只手枪出来,意思是八万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