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说亲赐字,谯周支持 (第2/2页)
谯周感慨道:“当年武侯病逝,老夫疾驰汉中,赶在皇帝诏令下来前,为武侯服丧。”
“谯公实乃热血心肠,晚辈佩服,也代祖父谢过谯公!”诸葛尚拱手。
谯周:“呵呵呵,都是陈年往事啦!今日算来,距离武侯溘逝已有三十年,正合一世之数。”
“哎,要是祖父再晚走几年,或许……”
try{ggauto();} catch(ex){}
诸葛尚叹息一声。
一老一少行至鲤鱼池。
池中,一尾花斑大鱼,正用背驮着小鱼,游过清澈的池水。
诸葛尚和谯周都看到这幕,二人相视微笑。
从前,诸葛尚鄙夷谯周,觉得这位老儒名不副实,没有一点点气节。但现在,他已经能够理解谯周。不是谯周不想作为,纯粹是刘禅扶不起!
可那又如何?
蜀汉之所以被后世传颂,乃因其理想主义的底色!先帝一生屡战屡败,若换做普通人早该摆烂了。但他就是不认命,终于在58岁加冕汉中王,创建基业。为世人诠释了什么叫“人定胜天”。而诸葛亮难道就不知道北伐很难成功吗?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即便不成功,也可以成仁。
鲤鱼池前,诸葛尚对谯周坦白。
他说:“谯公,晚辈曾对您有所误解,还请您见谅!”
谯周笑道:“那又何妨,若无你出世,老夫终究得做亡国奴。”
诸葛尚朝谯周躬身行礼。
并说道:“《六条书》的事情,还望谯公支持。”
谯周捋须:“老夫出面主持‘科举’,为的就是支持你把《六条书》办好。老夫明日就让学生们到各地劝导乡愿,再由老夫亲自制科考题,蜀中的后生们都会趋之若鹜,你就放心吧!”
诸葛尚露出笑容。
有谯周这位蜀中士人的领袖主持科举,确实不用担心豪绅们会抵制。
相比豪强抵制科举。
诸葛尚其实更担心,大量启用益州人会否导致投降派的势力过大?
总之,蜀汉的毛病是真的多!
诸葛尚其实没有太多信心能调理好它。
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先“治心”、“减刑”、“教化”、“科举”。把这四颗石子扔进浑水,看看能激起多大的浪来。
当晚,诸葛尚回到家中。
父亲诸葛瞻和母亲刘氏已经听说,刘禅为他择张氏女为妻。
父母二人都为此感到高兴。
因为张氏女素来都是只配皇家和高门,这是蜀汉不成文的规则。
诸葛尚从母亲刘氏那里得到确认,故愍侯张遵的女儿相貌品性俱佳!新年时,刘氏刚在宫中见过张遵的遗女,张家姑娘当时跟在小张皇后身旁,穿着素衣怪可怜的。
由于张家姑娘还在服丧,所以诸葛尚和她的婚期肯定要往后延。
刘氏因此叮嘱诸葛尚,叫他平日注意点,千万不能在此期间沾花惹草!
屋子里,刘氏拉着诸葛尚的袖子说:“尚儿,这可是天子赐婚,你千万注意!”
诸葛尚哭笑不得。
他安抚母亲,保证绝对不会节外生枝。
而且他现在忙得很!
他好不容易才给刘禅献上《六条书》,现在一门心思都在变法图强上面,根本没心思搞那些有的没的。
诸葛尚和谯周都约好了,明天到尚书台跟樊建、诸葛瞻碰头商议政事。
刘氏说那就好。
诸葛瞻在旁边感慨:“尚儿,你这次做得很好,陛下能够有所改易,都是你的功劳。谯公说得对,为父确实不如你呀!”
诸葛瞻虽然在夸奖诸葛尚,但表情却有点落寞。
为人父者,向儿子认输难免不会生出羞耻心。
诸葛尚跟人精似的,哪能看不出来,立刻拿出上辈子讨好领导的话术劝慰父亲:“阿翁您怎么能这么说,我再怎么了不得,还不都是您教导出来的?”
诸葛瞻听罢果然露出笑容,谦虚道:“都是武侯庇佑,你且随我到祠堂为武侯敬香。”
诸葛尚点头:“嗯。”
……
翌日,尚书台。
诸葛尚正与谯周、樊建、诸葛瞻商议变法细则。
忽然秘书郎郤正进来禀报:“司空、尚书令、尚书、涪亭侯,大事不好!魏寇兴兵十万进犯汉中,敌已兵临南谷口、阳平关、黄金围,我军正依托关、寨、戍、围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