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炸了 (第2/2页)
很显然,这一箭别说是命中红心了,直接就是脱靶了!
早在松手的那一刻,孛要合就知道了这个结果,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
转用着生硬的汉语,对着沈老六开口道:“你!很厉害,我不如你!”
说完,就转离开了击位,他此刻没有脸继续待在这里了!
“陛下有此神物,实乃大明之幸啊!”
彻底没了心气,知道抱大明大腿已成定局的的正使阁下,看到这个结果,收拾了一下自己的绪,对着朱棣恭贺道。
随着他的动作,各国使节也是赶紧纷纷恭贺,现在大明就是“爸爸”啊!
感觉被坑了的兀速赤,也只能低头,不过瞅着机会,他把目光投向了站在朱棣旁的朱高燧。
看到兀速赤的眼神,朱高燧没事人般的看了一眼,就把目光转向了远处——你能奈我何?
这个时候,哪还不知道自己被坑了,但是这个闷亏兀速赤只能认了,这里是大明,不是大漠。
即使是大漠,他又能怎样呢?
若是知道兀速赤的想法,朱高燧也是感觉自己很冤枉啊,因为这个坑也把他埋进去了……
接受完所有的恭贺之后,终于能够按照制定的流程继续下去!
首先,对于这次的南下剿倭战事,朱棣对于火器部队的封赏终于下来了,升官的升官,赏赐的赏赐!
本以为没有自己什么事的朱高煦,当他听到特令他把火器部队的规模扩大到一个卫的时候,他简直就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没有喝多,已经醒酒了啊?
当他把目光看向朱棣的时候,得到的却是赞许和鼓励!
说到底,朱高煦还是低估了自己这个“永乐大帝”老子的怀和霸气。
他也终于明白了,新造出来的那2000多把的燧发枪,为何一直被存放在军工厂的仓库内,因为这都是为他准备的啊。
对于老子的这个决定,已经得到风声的朱高炽给了他一个眼神,示意他赶紧谢恩。
而一旁朱高燧的表就有点儿精彩了,已经知道火器部队战斗力的他,对于老子的这个决定,也让他总算明白了老二在他们老子心中的地位了。
觉得整个天空好像都一下子灰暗了许多——还是太年轻了啊。
不去管有点儿动的文武官员,回了大哥一个感激的眼神,朱高煦谢恩之后,就继续接下来的流程,现在不是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
全员得到封赏的火器部队,这会儿的精气神简直达到了巅峰!
接下来的表演,不论是行进间的整齐步伐,还是击时的枪林弹雨,无不达到了他们这段时间的巅峰,经过实战检验的部队,更是充满了铁与血的味道!
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使节,尤其是怀着异心的人儿,面对这支神秘而强大的部队,无不心中打颤:大明,是他们能够抵挡的吗?
在文官心复杂,武将心激dàng)的时候,朱高煦再次越众而出。
“禀父皇,火器部队已演示完毕,请您指示!”
“哈哈,很好,很不错!”
朱棣高兴的嘴角的胡须都不自觉的想上翘了翘,更是赞不绝口!
高高在上的他,对于各国使节的表可是收之眼底,这次威慑的目的已经完美达成了!
“父皇,儿臣还有一物要献上!”
朱高煦趁打铁的说道,是时候揭晓谜底了。
这句话,让朱棣、朱高炽、朱高燧父子三人,不由的眼睛一亮:终于来了!
“哈哈,这难道就是你要给朕的礼物吗?”
朱棣哈哈一下,站起来说道。
“是的,请容儿臣命人拉过来!”
“好,准了!”
朱高煦弯腰拱手,站起来转对着不远处的沈老六打出了一个信号!
随着朱高煦的动作,所有的人把头都扭了过去,兀速赤更是心惊胆战:难道又是一件大杀器?
随着沈老六的一声令下,家丁们纷纷褪下了包裹严实的炮衣,散发着冰冷气息的青铜大炮,终于第一次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一千多斤的大炮,被一匹高大骏马拉着缓缓地朝着观礼台的方向而来,平整过后的地面,游刃有余!
“一、二……六!”
朱高燧嘴中轻轻的数着,随着炮衣的揭开,很是聪明的他就知道这绝对是火炮!
毕竟最初级的火炮早已出现了明军的战斗部队之中,不过就像铜火铳和燧发枪的差距一样,朱高燧知道这东西的威力绝对是超出他的想象的。
“这是大将军?”
朱棣不由的开口问道,略微有点儿失望。
虽然长得不太一样,但是还是能够看出它们之中的相似之处的。
“禀父皇,这和大将军有着很大的不同,且容儿臣卖个关子!”
朱高煦笑着否认道,他当然知道朱棣说的是什么。
所谓大将军,就是洪武年间铸造的铜或铁的臼炮,一般长约1米口径约21c450公斤左右,虽然威力巨大,但是程实在是太近了。
只有获取了绝对优势的时候才能够抵近使用,而且移动不便,准头更是靠数量来堆,总之算的上是极不成熟的初代产品吧!
随着朱高煦的话音,很多人也把心中的疑惑憋了下去,还是等下演示完了再看吧,省的被打脸了!
“父皇,请看那段城墙,完全是按照金陵城的规制建造的,接下来,儿臣要用这六门青铜火炮,在距离三里的地方,把它给轰塌了!”
朱高煦指着不远处的城墙,不慌不忙的开口道。
“什么?三里?轰塌?”
即使是荣辱不惊的朱棣,听了朱高煦的话后,一下子开启了三连问!
随着朱高煦的话音落下,整个观礼台上轰的一下子就“炸了”。因为靖难刚刚结束没久的原因,即使是文官对于军事方面,也是多多少少有点儿了解的。
这对他们来说,不亚于是晴天霹雳,古往今来,就没有什么武器能够攻击那么远的距离!
“是的,儿臣岂敢有半分不实之词!”
迎着朱棣震惊的目光,朱高煦一脸自信的说道。
若不是为了保险起见,就是四里也是未尝不可的,不过到底有外人在场,还是留点儿底牌比较好!
PS:月初了,厚着脸皮求点儿月票,谢谢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