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假药案 (第2/2页)
“药厂关闭。不过你放心,你这次要的货我会给你准备好的,我们是朋友。”辛格说道。
“我有一个想法,你考虑一下行不行。”程勇想了想说道。
“什么想法?”辛格好奇的问。
“印度被称之为穷人的药房,但同时是保健品大国,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在全球都是领先的。假如你们厂生产一种保健品,名字就叫红桃J,这个没问题吧。”程勇顿了顿继续说道:
try{ggauto();} catch(ex){}
“这种保健品的成份、效果和格列宁一样,你把保健品做成大包装,然后由渠道商自己封装,他们想叫什么就叫什么,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生产地址全部由他们自己编写,比如他们可以写成非WTO组织的成员国。”程勇又继续说道:
“像诺瓦公司这样的官司,没有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是很难结束的。而你这个保健品的官司更复杂,渠道商重新封装后,而标注的生产地又是非WTO组织成员国,保健品的名称又是不叫格列宁。官司难度就更大了。这个办法可能会影响药品销量,但是你现在手上已经有了大量的渠道商,应该影响不会太大。”
印度人也是属于脑洞特别大的民族,经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想法,程勇的这个提议,非常符合辛格的胃口。说真的,一下子让他们放弃这么一大块肉,心里本身就非常不甘,现在赚钱多难啊。
“可以试试?”辛格问道。
“可以试试!”程勇确定的说。
“等你生产这种保健品后,我先下个订单,数量不会比这次少。”程勇再次肯定。
回到国内后,程勇示意四人小组,以后的药品即将改名,就是除了药品成份一样,药效一样,其他的全部会改变,包括生产地,生产厂商,外包装,生产日期等等。
过了不久,市场上又出现一种保健品,叫做红桃J。这种保健品根据上面标注的,出产于索马里。其实本地的病人为什么多,那是因为病人来自于全国各地。患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如果听说哪个医院能治病,就呼啦都跑去,但现在的情况是哪个地方有便宜的药品,就呼啦一下全跑过去,为了生存,他们也是拼尽所有潜能。
程勇还是做着他的维修工,满身的油污,一点看不出像个有钱人。每次到了休息天,就接上儿子,享受天伦之乐。黄毛现在是厂里的仓管,吃住都在厂里,他就想多赚点钱寄回家里。吕受益还是开着他的小店,刘牧师还是当着他的牧师,思慧还是在夜场跳着钢管舞,似乎没有变化。但是他们的心态完全不一样,那是红桃J保健品,给了他们希望。除了自己囤药,像这种药品,一般都有18个月的保质期,如果不讲究一点,24个月的药品都能吃。还尽量存钱,万一这药品没了,至少还能吃正牌药顶一段时间。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活着!
四人小组目前只维持着将近300名病人的规模,严格控制数量,只能少,不能多,这些病人是最初的加入者。而且每个病人都知道,如果再次出事,他们将无药可吃,所以更加小心。最主要的的是程勇在源头上控制住了,绝不增加供货量。
这二年,诺瓦公司游说了很多官员,打赢了所有官司,也抓到了不少人,但是始终无法取缔山寨药品的出现,到现在甚至药品的主要成份和生产工艺等技术资料基本被公开到网上,所以也面临很大的压力。
特别是红桃J的出现,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非WTO的成员国,做起事来,肆无忌惮。《资本论》上曾经说过,当利润超过300%的时候,商人就会冒着上绞架的风险。而夹带一些保健品,哪怕被抓住,也判不了多长时间,于是众多的人开始参与此事,采用蚂蚁搬家的模式,让红桃J风靡全球。这件事很多人不清楚,但是慢粒白血病的患者几乎人人皆知。
同样的,国内也有很多人加入进来,甚至其中有很多是患者,看着日益降低的销量,诺瓦公司头大无比,于是主动低头,希望能让药品进入医保手册。那是当初有多高傲,现在就有多卑微。这种无组织的个人行为,让人无处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