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囚犯 (第2/2页)
李易皱起眉头,反驳道:“世伯,若生死只是自然轮回,那我们的抗争又有何意义?难道就甘心受这囚禁之苦?”
刘贺捋了捋胡须,沉声道:“抗争并非为了逃避生死,而是为了坚守心中的道义。就如那傲雪的寒梅,虽历经寒冬,却依然绽放。我们的坚守,便是这世间的一抹亮色。”
李易陷入了沉思,不禁想起了文天祥的《正气歌》,那一句句慷慨激昂的诗句在他心中回荡。他仿佛看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在狱中依旧坚守信念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力量。
刘贺接着说道:“李易啊,人生在世,当有浩然正气。莫为眼前的困境所困,要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哪怕身处黑暗,也要心向光明。”他伸出手,拍了拍李易的肩膀,那双手虽布满老茧,却传递出坚定的力量。
李易想起了历史上诸多仁人志士宁死不屈的事迹,感慨道:“人生在世,当以正气立世,宁死不屈,方为大丈夫所为。就如孟子所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刘贺微微颔首,回应道:“然生命之可贵,亦不可轻言放弃。就如《周易》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活着才能有更多的可能。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得以复国雪耻,这便是在困境中保存生命,以待时机的例证。”
李易反驳道:“可有些原则与道义,高于生命本身。若为苟活而丧失底线,即便偷生,又有何意义?比如伯夷、叔齐,他们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坚守自己的道义。”
刘贺沉思片刻,说道:“吾并非说要抛弃原则,而是认为生死之际,需权衡轻重。有时暂时的忍耐,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坚守正道。比如韩信,他曾受胯下之辱,但并未因此放弃自己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代名将。且生命之存在本身便有其价值,可带来改变的可能。”
try{ggauto();} catch(ex){}
李易紧接着道:“那么,若为一时之苟安,而违背内心的良知,这种活着难道不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如蔡中京之流,虽得一时权势,却遭千古骂名。”
刘贺微笑着摇头:“未必如此。所谓良知,亦需置于具体情境中考量。若当下的屈服能换来更多人的福祉,或为了保护更重要的事物,未必不可视为一种大义之举。例如蔺相如,他在面对秦王时,曾委曲求全,避免了赵国与秦国的直接冲突,为国家赢得了时间和机会。”
李易皱起眉头,说道:“但如此一来,是否会陷入道德的模糊地带?如何判断何种情况可作权变,何种情况必须坚守?”
刘贺目光坚定地看着他,说:“这便需我们对事物有深刻的洞察与理解。如孔子所言:‘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我们要依据具体情况,以义为准则去判断和抉择。且心中始终保持对正道的敬畏与追求,不被私利所蒙蔽。就像苏武牧羊,他坚守对国家的忠诚,在极端困境中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李易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世伯,晚辈受教了。晚辈定当坚守信念,不负您的教诲。”
两人聊得很开心,探讨人生的意义,浑然忘了这是恐怖阴森的监狱。
“李易,出来吧?”狱卒站在门口,两个凶神恶煞的女真兵进来,架起了李易便往审讯室走去。
李易被粗暴地扔在阴暗潮湿的审讯室中央,冰冷的石板地面散发着寒意,仿佛要将他内心的温暖也吞噬殆尽。
哈利真站在桌子后面,眼神中透着狡诈与凶狠。按照国师的意思,李易是必须优待的,可是国师竟然升天了。现在皇孙完颜布真要李易的命,圣女阿茹娜要保李易,自己实在两难,那就看李易表现如何了,如果不说,严刑拷打是少不了的。
哈利真道:“李易,我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也不磨磨唧唧,你说出藏宝图的下落,我就放了你。”
李易紧抿双唇,一言不发,只是用充满蔑视的眼神回敬着他。哈利真顿时恼羞成怒,大手一挥,旁边的几个行刑者立刻围了上来。
一个粗壮的行刑者手持一根布满尖刺的皮鞭,在空中甩了一下,发出令人胆寒的呼啸声。紧接着,皮鞭如毒蛇般狠狠地抽在李易身上,尖刺瞬间刺入皮肤,带出一道道血痕,李易的身体猛地一震,喉咙里发出痛苦的闷哼。但他强忍着剧痛,死死地咬着牙,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眼神却依然倔强地盯着前方。
见李易不肯屈服,另一个行刑者拿来了烧红的烙铁。烙铁在炭火中被烤得通红,散发出刺鼻的焦味。
哈利真冷笑着走近李易,“哼,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尝尝这个!”说罢,行刑者将烧红的烙铁缓缓靠近李易的手臂。炽热的高温还未触及肌肤,李易就能感受到那股足以将灵魂都烤焦的热浪。当烙铁无情地压在他的皮肤上时,一阵剧痛如电流般传遍全身,皮肉被烧焦的“滋滋”声在寂静的审讯室中格外清晰。
李易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双手紧紧地握拳,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他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炼狱之中,但心中那股对国家的忠诚和倔强让他在痛苦中坚守着,绝不让自己发出求饶的声音。
“难道我就要这样屈服吗?不!”他在心底怒吼。“我背后是生我养我的华国,那里有我的亲人和同胞,有我热爱的山川河流、灿烂文化。我若因这皮肉之苦就交出藏宝图,那我将成为民族的罪人,千古唾弃。”
皮鞭一次次落下,他的视线开始模糊,意识也在剧痛中逐渐飘摇。“这痛苦不过是暂时的,可一旦卖国,那将是灵魂永远的堕落。我不能让先辈们的热血白流,不能让华国的尊严被践踏。哪怕我今日死在这里,我的名字也会成为华国后人心中不屈的象征,会激励更多人守护这片土地。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松口,这是我唯一的信念,至死方休。”李易的身体像一片破败的枯叶,无力地悬挂在刑架之上。他的头低垂着,几缕凌乱的发丝被汗水与血水浸湿,贴在那苍白如纸且布满伤痕的脸颊上。双眼紧闭,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仿佛在昏迷中也依旧挣扎于这无尽的痛苦之中。
他的上身衣物早已被皮鞭抽打得破碎不堪,露出一道道纵横交错、血肉模糊的伤口,有些地方的皮肉甚至向外翻卷着,鲜血还在缓缓地渗出,顺着手臂和身体的轮廓,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汇聚成一小滩暗红色的血泊。那被烙铁烫过的地方,焦黑的创口周围泛起一圈红肿,与周围的惨状相互映衬,触目惊心。
他的双腿也已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膝盖微微弯曲着,若不是被绳索紧紧捆绑,恐怕早已瘫倒在地。双手更是被勒出深深的紫痕,手指无力地耷拉着,偶尔还会因为身体的疼痛而不自觉地抽搐一下。
整个审讯室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血腥与焦糊混合的气味,唯有李易那微弱且时断时续的呼吸声,证明他还顽强地徘徊在生死边缘,陷入了昏迷却仍在与伤痛和命运进行着无声的抗争。
哈利真站在一旁,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复杂的敬佩。他看着李易这般惨状,心中暗自思忖:“这华国之人,竟有如此顽强的意志,遭受这般折磨,却始终坚守。我见过无数在酷刑下求饶的灵魂,可他却如一块顽石,任我如何狂风暴雨,也休想将他撼动。他对自己国家的忠诚,远超我的想象,若他是我女真勇士,定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李易被像破旧麻袋一般扔回牢房,那牢房阴森且弥漫着令人几欲昏厥的腐臭气息。刘贺一直端坐在牢房一隅,虽身处囹圄,却透着一丝安稳沉静。他目光如炬,岁月的沧桑与苦难的磨砺在他脸上凿刻出深深沟壑,却丝毫未能掩去那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睿智与坚毅。身为李易的长辈,他已在这狱中熬过数载春秋,其间威逼利诱不断,然他始终坚守对华国的赤胆忠心,未曾有过半分妥协。
刘贺见状,赶忙起身,稳稳地将李易搀扶到牢房角落那仅有的一片相对干燥之地。他熟稔地从身上拿出一块尚算干净的布帛,又从破旧的陶罐中缓缓倒出些许清水,手法娴熟且极为谨慎地为李易清理伤口。一边仔细处理着那惨不忍睹、皮开肉绽的创口,一边神色凝重地说道:“李易啊,你今日之所为,可谓真豪杰。老夫在这狱中蹉跎多年,目睹了太多人在苦难跟前屈膝俯就,然你却似那凌霜傲雪、屹立不倒的松柏,任那女真人的酷刑如何肆虐,皆不为所动。这帮蛮夷妄图以残暴手段摧毁我们的意志,进而夺取藏宝图,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李易躺在地上,每一寸肌肤都在叫嚣着剧痛,他感觉自己仿佛在鬼门关前徘徊。听着世伯的话,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望着刘贺那饱经风霜却依旧坚定的面容,暗自思忖:世伯在这暗无天日的地方坚守多年,我又怎能退缩?我是华国人,身后是无数的同胞和祖宗传承的土地,藏宝图绝不能落入敌手,这痛苦不过是对我信念的考验。
李易拼尽全身力气,微微撑开双眼,道:“世伯,您多年来坚守气节,坚贞不屈,侄儿又怎敢辱没华国威名,背叛祖宗英灵。”
刘贺轻轻拍了拍李易的肩膀,目光深邃而睿智,语气坚定且沉稳,“孩子,你需知晓,我们此刻所历经的磨难,相较于华国悠悠数千载的历史长河,不过是泛起的小小涟漪。我们心中所坚守的信念,恰似那高悬于浩瀚夜空的璀璨星辰,纵身处这无边黑暗的牢狱之中,亦永不黯淡,永不熄灭。他们或许能够桎梏我们的身躯,可又怎能禁锢得住我们自由而炽热的灵魂?只要我们心底对华国的信念坚如磐石,稳如泰山,那便会成为他们永远无法逾越的天堑,永远无法征服的力量源泉。”
李易心中豁然开朗,世伯的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内心深处。他神色庄重,郑重点头,“世伯,您的一番教诲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侄儿定当与您生死与共,相互扶持,无论前方荆棘满途,亦或刀山火海,绝不有丝毫退缩,绝不放弃心中信念。”
刘贺面露欣慰之色,凝视着李易,“好,咱们爷俩就在这狱中并肩携手,静候华国再度崛起、威震四方之日。定要让这些妄图侵略的异族知晓,华国儿女的脊梁,是那经千锤百炼的精钢,任他狂风暴雨,亦是永远压不弯、折不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