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未来的路 (第2/2页)
因着天气炎热,叫的席面也以清淡为主,没有什么重油重口的菜肴。
一边吃着,姜黎开始诉说来时的情形,其中以左良玉、何腾蛟与堵胤锡为主,至于高一功、高桂英只是轻描淡写的提了名字。
try{ggauto();} catch(ex){}
毕竟太子与闯军有不共戴天之仇!
而重中之重又是何腾蛟,虽然此人名声不显,但不论为官领军,在老练上均不逊于杨嗣昌、孙承宗等前朝重臣。
并且何腾蛟还胆大心狠,这又是杨孙诸人不具备的优点。
太子举杯,动容道:“先生不辞艰劳,为大明耽精竭虑,来,我敬先生一杯!”
“太子过誉了,我不过是尽绵薄之力罢了!”
姜黎端起杯子,虚虚一碰,就一口饮尽,实则暗暗摇头。
他在太子眼里,看到了光,对复位有了期待,对未来有了野心,但是时移事易,即便太子重现光武中兴,也回不到过去了。
关键是,长年战乱离乱的不止是人心,还有生产关系的重塑。
以革命史观来诠释崇祯年间的战乱,就是在天灾之下,生产关系已经严重拖了生产力的后腿,才会叛乱频发,必须重塑新的生产关系。
而太子所能倚靠的,只能是工商力量,就如刘秀依靠门阀中兴汉室,东汉终其一生,也受制于门阀。
太子以工商兴,必给工商分权。
再说句现实话,大明的号召力没那么强,历史位面上,多铎兵不血刃打进南京之后,江南望风而降,各地明朝知府知县,均是客客气气的让位于清朝知府知县,要不是满清搞剃发易服,根本不会有江阴十日与嘉定三屠。
其实就当前局势而言,就如覆水难收,破镜难圆,一个王朝崩溃了,要想原地复活几乎没有可能。
不论官员、士绅还是普通市民,需要的只是一个图腾化的大明,而不是一言可决生死的明君雄主。
这又涉及到君权与新兴工商力量的平衡,操作的难度很大,既便是英国,也有国王军与议会军杀的底朝天。
姜黎只能尽力以温和的手段来过渡,随即问道:“太子对未来可有规划?”
“这……”
太子神色一滞。
他想象中的身份揭开,万民来附的场景并未发生,除了寥寥无己的官员认他,多数仍在观望,南京老百姓对他这个大明太子也是以无视为主。
要不是姜黎为他拉来了军队,没准儿就心灰意冷了。
“姜公子,你有什么想法直说便是。”
长平公主代太子问道。
姜黎沉吟道:“名义上,小福王是君,太子虽是崇祯皇帝立的太子,可以不拜他,可若在南京四下走动,串联朝臣,就很容易被扣上一顶谋反的帽子。
如今大明失了半壁江山,又有闯献为祸,民心思定,此时争位难获人心。
而且唐通部与左梦庚部暂时不能过江,否则会引起江南士民的恐慌,所以只能委屈太子赴江北领军,一俟正面击溃清军南侵人马,则名声大振,江南士民也会看清楚谁才能保护他们。
届时带兵南渡,叩厥夺门,水到渠成,不知太子可敢亲临战阵,与建奴战上一场?”
袁贵妃不满的横了姜黎一眼,哼道:“太子身份贵重,岂能轻身犯险?”
“母妃不必多说,若非先生,我和二妹连黄河都渡不了,我这条命本是捡来的,有先生在,有何不敢?”
太子年轻气盛,受不得激,面色涨的通红,大声道。
周猛虎目中,更是精光闪烁。
他是唐通标兵出身,每战争先,却从无一胜,胸口早憋着口恶气了,就盼着大胜一场呢,好好出他娘的一口鸟气。
“好,我先为太子说一说……”
姜黎徐徐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