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传奇厂牌宝丽金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斑驳的外墙,用高情商的表述是‘浓厚的历史气息’。
低情商:破。
走进写字楼内部,一股浓浓的90年代港片写字楼的味道,顿时扑面而来。
满是岁月痕迹的大理石地面,网格状的吊顶天花板,微微泛黄的腻子墙面,老式横拉防盗门。
唯一比较新的只有电梯。
金黄色镜面的电梯门,亮的能当镜子用。
作为租了五层的大客户,宝丽金有一部专门的特供电梯,踏入电梯间,一个穿着粉色职业装的电梯小姐,微微一礼。
“扣你鸡哇。”
“10楼,谢谢。”
丽萨报完楼层,顺口解释道。
“这是香江这边的特色,一栋大厦租金旺不旺,要看电梯少女的品质,越是年轻貌美,租金越旺。”
沈浪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宝丽金总部坐落在这里,这栋大楼确实够旺,毕竟,那么多明星进出,想不旺都难。
不过,96年的一场大火,却让这栋大楼付之一炬。
那是二战后,香江最严重的大楼火灾之一,陈绍宝在自传里提到过那场大火。
跟陈绍宝碰头之后,在他的带领下,沈浪走马观花的参观了一圈,期间,也认识了不少幕后人员。
包括谭永麟、张学有、黎民等人的御用制作人。
至于歧视的问题,沈浪压根没有碰到。
抛开一部分杂碎独子,大部分香江人并没有明显的地域歧视,与其说他们歧视内地人。
不如说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经济不如他们的地区。
别说外地人,一個嫌贫爱富的社会,那些赚不到钱的本地人,同样会被人歧视。
沈浪虽然是个‘穷哥们’,但他写的那些歌,足以征服他们。
古典乐、摇滚乐、流行乐样样都能玩得转。
歧视?
要歧视,也轮不到他们歧视沈浪。
当然。
沈浪也不至于歧视人家。
虽然港乐的辉煌,少不了立本乐坛的支持,玉置浩二、中岛美雪、五轮真弓等人,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大规模翻唱,也算情有可原。
80年代,香江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娱乐业也随之进入黄金时代,当红歌手一年要发好几张专辑。
仅凭香江本土的创作力,根本追不上时代发展的高速列车。
又要赚钱,创作能力又跟不上,咋办?
拿来主义。
挑选一批经过市场考验的海外歌曲,改编成国语歌、粤语歌,这是效率最高的办法。
翻唱,其实不丢人。
很多欧美大牌歌手也翻唱过,今年火遍全球的那首《IWillAlwaysLoveYou》,惠妮特并不是原唱,
原曲是75年发行的歌。
莎拉布莱曼那首《斯卡布罗集市》,西城男孩《yourasemeup》等等,都是翻唱。
真正丢人的是‘翻唱逼死原创’,一个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翻唱歌曲,并且占据主流,那才丢人。
90年代中期,香江的音乐人们也察觉到了这一点,由商台发起,本土音乐人跟进的‘原创运动’,逐渐走向台前。
在那之后,香江的翻唱之风,大为消减。
这边,香江减少了翻唱,那边,湾湾又给捡了起来。
韩流汉化鼻祖徐怀玉、韩流先锋潘帅、翻唱天团信乐团,女团顶流S.H.E也是翻唱大户。
此外,刘奶茶、林艺莲、范炜棋、王心琳、F4、小虎队、蔡艺林等人,都有热门的翻唱金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