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久石让?开薅! (第2/2页)
正式拉之前,沈浪给几人打了一剂预防针,弦乐这玩意,一天不练个几个小时,很难保持状态。
像他这种长时间不练的,顶多算是个能听的水准。
接着,沈浪缓缓拉弦,一段舒缓忧伤的旋律飘荡在众人的耳边。
音乐是有感情的。
不过,同一段音乐,不同的人听,感觉多少会有一些区别。
沈浪拉的这一段是《菊次郎的夏天》的插曲《therain》。
立本音乐人久石让创作的曲子,这首曲子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半段都是忧伤的氛围,到了后半段,忧伤慢慢转变为欢快。
《阳光》这部电影主基调是怀念,是怅然若失,是失落后的迷茫,自然不能用最后那一段。
因此,沈浪只拉了前半段。
江文一边听着,一边不住地点头。
这个味,很正。
跟他要的那种感觉,很像很像。
不过,仅凭这一段,还不足以打动他,等沈浪演奏完,他又重新翻开剧本。
“这一段呢”。
沈浪低头看向剧本。
【二十六,胡同,夜(景),外(景)。
东四六条牌子,哥儿几个骑车由远而近,画外有一群孩子打闹声,哥儿几个骑车近处停车,看着画外的地方。
……
马小军手握砖头,左顾右盼。
刘思甜将男孩儿从墙上拽下,两人摔打。
刘忆苦骑车入画,将砖头拍向男孩。
……
马小军一砖拍在男孩头上。
男孩头破血流。
……】
这一段是马小军、刘忆苦等大院孩子打架的场面,在写这一段之前,江文已经想好用《国际歌》。
庄严神圣的《国际歌》作为打群架的背景音乐,反差强烈,能更好地体现大院子弟的叛逆。
沈浪故意拧眉,沉默片刻道。
“或许可以用军乐的形式来配。”
“前奏用小号,然后用圆号+大提琴做铺成,后续再用鼓、长号、黑管、长笛等管弦乐。”
既然薅了久石让一首《therain》,干脆一薅到底,提前把《太阳照常升起》给薅过来。
有一说一,这首曲子跟《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挺配的。
《太阳照常升起》全曲一共三段。
第一段是进行曲式的调调,渲染出一种激昂感,内里看似是朝阳初升,实则却是夕阳落幕的悲壮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那十年。
第二段是低沉阴郁,跟前半段反差极大。
预示太阳陨落。
第三段,曲子再次变成大步向前式的激昂,然而,曲子结束的时候却没有延续激昂。
它压低了情绪。
给人一种太阳照常升起,但那颗太阳已经不是原来那颗太阳的感觉。
既悲哀,又遗憾。
一如长大之后的马小军们,他们仍然像太阳一样,牢牢地占据着中心位置。
仍然处在社会上层。
然而,初心早已发生了变化。
人还是那个人,魂却不是那个魂。
“你能做出一段吗?”
虽然江文已经想好了用《国际歌》,但多一种选择,不失为一个备选方案。
他自认为对审查有对几分了解,将《国际歌》用在打群架,还见了血,很可能不过审。
“可以是可以。”沈浪微微一笑:“不过,得给钱。”
“那肯定!”
江文点了点头,找人办事,给钱那是应该的。
“要多少?”
“一万块。”
“咳咳。”
听到这个数字,江文一口烟吸猛了,连连咳嗽。
“你说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