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第2/2页)

这世上并非人人都心存善意。

一句随口之言,指不定就会被存心者歪曲臆测,更有不少无聊看客唯恐天下不乱,尤为喜爱闲言碎语、造谣生事,哪怕无论真假的小事,他们也要添火加柴,只要烧得热闹,便无所谓是非曲直。

然而,一句“祸从口出,多说多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多少英雄豪杰历经沧海,对这些道理心知肚明,仍管不住自己的嘴,折在这逞口舌之快上。

而他这三岁多点的年幼女儿,居然真能想到做到,从小半句话不曾说出口。

原来她果真不是哑巴,反是太过早慧。

谢老爷惊愕之余,对自己这小女儿也多出几分审视,与她说话竟不自觉地认真起来,不再将她单纯当作无知孩童。

谢老爷宽慰她道“你想得或许不错,可他人若真想生事,并非你不言不语就逃得过。

“你看你自小不说话,就有不少人当你是哑巴,传得到处风言风语。

“这些年,我与你娘可听过不少风凉话,有说你命里带灾的,还有说我与你娘上辈子不积德的许多人都想找个理由,寻别人的不痛快。”

谢小姐若有所思。

谢老爷想了想,又问“还有你先前说的那些喜欢四处论人家长里短的院里之人,莫不是你母亲身边的张妈和院里那些个小丫鬟之类的”

谢小姐点点头。

谢老爷一叹“我想也是。”

顿了顿,他道“秋儿,你不必对她们的做法太过心。自古长舌皆妇人,她们不过是些无知浅薄的粗妇,目不识丁,不堪大用,目光只有眼前三寸之地,每日做些洗洗缝缝的活也就成了,哪里有什么正经的想法远见她们闲来聊些八卦杂事,也是打发时间,掀不起什么风浪。

“她们若是哪天嚼舌根嚼到你头上,你只管告诉我或者你母亲,她们自会得到惩治。”

谢知秋“”

谢老爷说完,思维一转,又连忙叮嘱女儿道“当然,我刚才说的是寻常粗妇。

“知秋,你是我谢家的女儿,自不可与普通妇人相提并论。嚼舌这等俗不可耐之事,你万万不可做。

“我谢家的女儿走出门去,势必要知书达理、秀外慧中。”

谢老爷先前一直以为谢知秋无法说话是疾病,如今得知真相,可谓大松一口。

精神松懈下来以后,他也有闲心琢磨其他事了。

这会儿,他脑海中浮现出先前小小的谢知秋忽然开口吟诗的场景,不免心情大振,尤其是想到那时周围一众谢家兄弟的表情,内心更是涌起一阵难言的快意。

谢家自诩名门世家,一向看重文采,偏偏谢望麟自己在这方面没有赢过,今日他女儿出乎意料地一展头角,竟让他有了扬眉吐气、一朝翻身之感。

此刻细细回忆,仍感舒畅。

谢老爷脸上和颜悦色起来,不由趁热打铁,道“秋儿,今日你那首诗写得很好,不愧是我谢家的女儿。

“日后,我定会请人对你好生教导”

谢老爷兴致盎然,眼前仿佛有宏图大业之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然而谢小姐的表情却看不出她在想什么。

她移目看向窗外。

倏地,她问“她们,也曾得到教导吗”

谢老爷正说得兴起,倒不想女儿冷不丁来这么一句,反应了片刻,才意识到她指的是两人刚说起的院子里的张妈和小丫头们。

谢老爷一滞,道“寻常人家,纵是男子也不是人人能识字读书的,更何况女眷。贫家孩子从小多要做活,她们父母要教的话,多半也会教些针线绣活之类的女子之事。你问这个做什么”

谢知秋说“既然觉得目不识丁、不堪大用不好,那为何不教她们”

“女子学这些有何用”

谢老爷下意识地说。

“既不可参加科举,又不能入朝为官。”

“那为什么又愿意教我”

谢知秋语气里带上了一丝微小的疑问,直到此时,她脸上才显出一点孩童探知世界的神色。

她问“既然认为这些对她们来说没用,也不觉得有必要教她们这些,那为什么到头来,又要鄙夷她们见识浅薄”

谢老爷一噎。

他似乎还没想得很清楚,语气迟疑地慢下来,道“对乡野村妇自然无用,但你不同,你是我谢家的女儿,若是胸无点墨,走出去如何抬得起头

“你将来若是婚配,我与你母亲定会挑一门门当户对的好亲事,对方多半也会是书香门第。如果你大字不识一个,你未来的夫婿却是个饱读诗书的公子,你怎能让他觉得和你聊得来如果他对你说话,宛如对牛弹琴,对方又如何会尊重你

“你不能入仕为官,学识文断字,对你来说可能确实没什么像男子一样的助益。可论天下男子,谁不想寻一个知书知礼的大家闺秀为妻你唯有婉婉有仪、知事懂理,将来才不会给夫君惹麻烦,方可让他对你有喜爱之情,从此琴瑟合璧、红袖添香。”

说到这里,谢老爷自己也觉察到这话未免有点前后不一,又改口道“再说,也不是有人愿意教,就人人都乐意学;就算人人都乐意学,也不是人人都学得会的。

“你是我谢家女儿,自然与众不同。但绝大多数人,命里就没这个本事。

“要不然你去问问家里的那些丫鬟小厮,问他们愿不愿看圣贤书,十有**觉得枯燥,捂着耳朵就跑了。对他们来说,这还不如寻个地方晒太阳嗑瓜子。”

谢知秋小脸皱了起来,似又要开口。

然而谢老爷却有些怕了她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忙教育她“女子以柔顺为佳,应清闲贞静,你说话不可如此尖锐,容易引人不快,尤其我还是你父亲。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你作为女儿,待我这个父亲,应该更为敬重,不可总想挑我的毛病。”

“”

谢知秋默默闭上了嘴。

一套孝道伦理压下来,那作为父亲的一方,有理也是理,没理也是理了。

多说无益,已不必再说。

于是谢小姐又不开口了。

她转过身去,双手扶在马车窗下,安静地望着远方白云,一声不吭,不知小小的脑袋里在想什么。

“姐姐,你为什么要离家可不可以不去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妹妹哭得两眼通红。

谢知秋握着妹妹的小手,为她擦干眼泪。

她也不舍得妹妹,但这样的机会,绝不会再有第二次。

谢知秋对她道“知满,你好好留在家中陪着母亲,我每月月末都会回家几日,到时候便教你读书。”

知满见状,知道自己留不住姐姐,眼神微黯,一寸一寸松开了拽着姐姐衣裳的手。

她委屈地说“姐姐,你要早些回来,不要忘了知满。”

“好。”

谢知秋抱了抱她,算是道别。

不久,谢知秋坐上小轿,远去了。

知满见姐姐走远,愈发憋不住眼泪,抽噎愈多,呜呜落泪。

这日,谢家祖母也来送孙女远行。

她与两个孙女都不是很亲,大孙女也就算了,若骂这个大孙女,儿子会不高兴,可这个二孙女,看着总觉得心烦。

她还不停地哭,小姑娘的哭声听着刺耳,令人不悦。

“别哭了”

祖母站在门前,骤然呵斥。

她声音不大,可语调却十分严厉,冷淡道“小姑娘总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

知满被祖母这一声怒喝吓懵了,怔怔地抬头,正对上祖母的眼睛。

祖母年迈干瘦,许是年轻时不太容易,看着比同龄人老迈。

她生着一双吊眼,隐藏在层层皱起的眼皮里。知满一与她对视,便身上一冷,只觉得那双眼眸中隐藏着万丈刺骨冰寒。

祖母好像不大喜欢她。

祖母本就鲜少露面,两人交谈甚少,如今祖母一开口就是教训,知满不免生怯。

这时,绍嬷嬷得了老夫人的示意,代她开口道“二小姐,大小姐生得漂亮,脑子又好用,是不必人担心的。相比之下,二小姐您若总一点小事就哭成这样,日后只怕要嫁不出去了。”

绍嬷嬷态度客气,可话里却夹着三分威吓之意。

知满还小,其实不太懂嫁不嫁得出去是什么意思,比起嫁出去,她更想留在家里,和娘跟姐姐在一起。

但是从绍嬷嬷的语气里,她隐约觉察到这似乎是一种严重的诅咒和惩罚,所以对方才会拿来恐吓她。

小孩子天生的本能就是会讨大人欢心的,因为他们自己没有生存能力,必须依靠着大人活着。

祖母的眼神,还有绍嬷嬷的话语,对她来说都难言的恐怖。

知满不由自主地往后缩。

温解语忙将女儿掩到身后,道“知满只是和知秋关系很好罢了,娘何必因此动怒。”

老夫人显然仍旧不悦。

“绍嬷嬷说得也不算错,小姑娘总该比男孩文静懂事些,成天吵吵闹闹,日后丢的是谢家的脸。”

老人淡淡地说,只是再对温解语说话,也难免带了点责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