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重返应天府 (第2/2页)
朱元璋没等林凡说话,便一股脑的说道。
“为什么要选择在京城定点种植呢?”
林凡见朱元璋精神头也比之前好看了许多,发自内心的替他高兴,这样一来,最起码可以推广玉米在京城的知名度,以便于往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就连朝中大臣们也纷纷如火如荼的参加了种植玉米的农事活动。”
林凡闻言,便知道朱元璋说这话的意思:此次玉米能够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种植,得益于朝野上下,包括商贾业界的大力度肃清,当然也有诚挚感谢自己的意思。
“为什么要在京城中进行推广?”
林凡忽然想到玉米种植的后续事宜,玉米进行推广自然是好事,可这里是京城,归根到底是得天独厚、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存在,那如果在别的地方推广,能不能也得到了相应的反向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朕以为,只有在京城中完成推广,这样才能一级一级的下放到其他地方。”
朱元璋见林凡拨转话锋的一问,略略一怔,紧接着侃侃而谈道。
“你错了,玉米生长是需要特定的生长环境,放眼大明难道每个地方的环境气候都是一样的吗?”
林凡此话一出,说的朱元璋一愣一愣的,脸上的那份喜悦与自豪也随之减少了几分,但依旧专注的听着他的分析。
“还有,京城到底是京城,灌溉、培育的条件也是数一数二的,种植玉米的最终目的是帮助那些食不果腹的人解决温饱问题,现今全天下最不能独自解决温饱的还是农民,说到农民,难道只有京城外郊区有吗?别的地方的都不算咯!”
“仙人言之有理,依你之见直接推向全国?”
朱元璋听罢,将林凡的说辞在心中转了百转,才毕恭毕敬的请教道。
“先给你这个!”
林凡说着,将桌上的一袋种子递给了朱元璋。
“这是?”
“南瓜种子——从狮城带回来的。”
林凡说着,起身扒开袋口,随意抓了几粒子握在手中,端详着说道:“在我们固有的思维里,首先是先入为主的北麦南稻,而这种新进农种,正好可以弥补现在的这种境况,它既可以作为食品果腹,亦可以当做药材,且营养程度更高,种植方式更加简便。”
这是林凡在连环子母船上,就组织好的语言,他料定自己前脚刚到应天府,朱元璋后脚便会跟着过来,所以事先准备了一下。
“就这么一粒小小的种子,就能有这么大的功效?”
朱元璋有些难以置信的闪烁着深邃的眼睛,问道。
“对,像南瓜这种农物,就适合在北方种植,因为他喜好阳光,耐旱性极强,即使没有充足的水分,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生长,最主要的是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这一点就省去了很多麻烦!”
“好!我即可回宫,吩咐陈忠进行培育!”
“老朱,不是让你单纯的种植新农种,而是要彻底的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靠单纯的农物种植,根本就是无济于事的。”
林凡切中要害的说着,并及时制止了朱元璋这种冲动的行为。
“你既然已经肃清了所有障碍,那何不重新利用他们,对农业进行全新的改革是推进,从根源上解决百姓吃食问题,就比如说:你可以照会户部,推进新农政策,这就要面向全国的推进了。”
“何为新农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