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三人共织一张网,杨勇早已失希望 (第2/2页)
杨坚本身对于杨勇并没有非常大的成见,但他和独孤伽罗几十年夫妻,早已习惯了,不去违逆他妻子的强势和意见。
于是,杨坚心中也不免产生了一种,晋王杨广才是最象自己,才是这个帝国最合适的继承者的心理暗示和错觉。
杨素的行动迅速而有效。
他在朝廷之上,火上浇油,盛陈晋王杨广的仁德,以及他治理江南的丰功伟绩。
江南在杨广的治理之下,确实当得上蒸蒸日上,文采风流今胜昔的美誉。
皇太子杨勇毕竟当了近二十年的储君,他很快发现了朝廷的异动。
他感受到压力。
杨勇整日忧惧,却并不清楚事情的缘由,也找不到源起。
他需要表态,但他也没有太多应对的办法,病笃乱投医,他竟然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以铜铁做厌胜之事。
然后,他也只是在东宫后园之内,新作一个庶人村,屋宇卑陋,自己布衣草席,处其间以体验疾苦。
杨勇想向杨坚表示,他也是一个知民间疾苦,愿意与民同乐,并且共苦的太子。
他以这种低姿态向父母求饶,希望他们能放过自己。
如果只是家庭内部的矛盾,或者杨坚夫妇,会顺势推舟,但这件事,经过杨方的策划,杨素的参与,独孤伽罗的推动,已成为重大的政治斗争。
太子杨勇的应对显然幼稚而可笑,在你死我活的政治场上,双方不死不休。
也许杨勇的应对表明,即使他有一个声名卓著的岳父高颎,他们对于这场政治斗争,似乎并没有采取主动的应对方式。
杨勇完全处于被动,无知的情态,而晋王杨广的夺宗集团,以有算对无算,已经稳操胜券。
杨坚很快发现了,太子杨勇内心的不安,杨坚猜忌朝臣,即使对于杨勇,也不例外。
他在一次宫中的布防选人时,就和杨勇产生过直接的矛盾。
当时,杨坚想加强皇宫的防卫,他将那些勇武忠诚的卫士,准备全部选入皇宫之中充当护卫。
但高颎在旁边说了一句,引起了杨坚巨大的反感。
高颎对杨坚说,如果将强壮之士全部充入皇宫,那东宫杨勇的护卫,就会参差不齐。
这触犯了杨坚的逆鳞。
因为,他心中要求臣下,只对自己一人效忠,必须全心全意服侍自己,但高颎此意,已隐隐将太子杨勇和自己并立看待。
也许,高颎是说者无心,但于杨坚而言,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背叛。
伴君如伴虎,即使亲如父子,在权力面前,又何足道。
杨坚展示了自己的天威,他当场勃然大怒对高颎说:“(太子)左右何须强武?此极敝法,甚非我意。……我熟见前代,公(高颎)不须仍踵旧风。”
显然,杨坚对于高颎的另一重身份,高颎也是杨勇的儿女亲家,耿耿于怀。
这个身份,当杨坚父子一体时,就是一个完美的身份。
但杨坚父子生了嫌隙之时,就变成了一种催命的符号。
杨坚敏锐地察觉到杨勇的反常。
作为一国之君,杨坚表现出了干练的政治敏感,他立即派遣杨素去太子府,刺探杨勇的真实心理状态。
这正中杨素下怀,他有效地抓住并且利用了这次机会。
当杨勇听到杨坚有使臣将到,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修复父子关系的机会。
杨勇心中盼望利好的消息,以为自己这一段时间的反思,取得了效果。
于是,他束带正冠,屏息凝神等待使者的到来。
但杨素并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