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68章 (第2/2页)
眼看着莺时颊上一片绯红,美人急切亦是这样惹人喜欢,李沁阳便多看了一会儿才道:“知道武安侯府上的千金吗?”
提及郑渔卿,莺时第一个想起的便是云辛与她说过的韩悬之死。
但转念一想,李沁阳应该不会为了一介平民之事召见自己,便暂且压下这个想法,尽量稳住情绪,道:“知道。”
李沁阳此时松开手,看着莺时问道:“那她意属殷会首,你可知道?”
“民女初来郢都时便见过郑小姐,知道她对文初的想法。”莺时回道。
见莺时颇为镇定,李沁阳觉得有趣,问道:“你也不怕?”
作为余莺时,她并不怀疑殷旭对自己的感情,自然不怕他移情。
但这样的问题出自李沁阳之口,一时间让她听不出是单纯的询问还是有意威胁。
当今王后郑氏乃郑渔卿的亲姑母,郑氏又很受越王李澜成宠爱,有如此深厚的王室背景撑腰,别说如今莺时只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女,纵然是曾经的顾青棠,也是无法与郑渔卿争的。
看得出莺时因这一问动了心绪,李沁阳仍是不紧不慢地与她道:“若非那晚在惠风山上亲耳听见殷会首提及你们的婚约,看他对你关怀备至,我便可能要听信旁人三两句话拆散一对情深意笃的鸳鸯了。”
此话出口却不见莺时有所回应,李沁阳问道:“怎么了?是怕郑渔卿对殷会首志在必得,对他用强?”
“文初说过,他商贾出身,身份卑微,实难高攀郑小姐。”莺时道,“两人若是当真在一起,于侯府也是面上无光。”
李沁阳似是而非地一笑,似是同意了这番话,却又道:“若是当真两厢情愿,这倒并不是什么困难。难就难在,郑渔卿落花有意,殷会首流水无情。不过这样也好,堂堂侯府与城中掌握着最大商会的一会之首结了亲,多有不好说的地方。”
莺时此时终于明白了李沁阳在意的是郢都城里政商联合的情形,不免感叹这早已远嫁的长公主心里居然还在盘算着越国的内务。
莺时不知,早年越国曾有过两次内廷大乱,李沁阳都亲身经历过,所以即便如今做了梁国的摄政王夫人,她仍记挂着那身为越国国君的亲弟弟李澜成,此行归越一为探亲,二为探探郢都局势,免生内乱。
“民女才来进郢都没多久,又多在家中修养,不怎么理会外头的事……”莺时道。
“我看得出来,你居于闺中,不沾外头的风雨,被殷会首保护得很好,我便是喜欢你这一点。”李沁阳道,“殷会首为你拒绝郑渔卿示好,光是这份情义,已是许多人比不上的了。”
莺时心中复杂,不知如何回应李沁阳的这一份赞许,只得寻了冠冕堂皇的说辞敷衍道:“长公主谬赞。”
莺时水池另一边走来一道俊朗身影,步履从容很是矫健,不用多看便知是谢晏行,她道:“摄政王寻长公主,民女是时候告辞了。”
李沁阳又拉了她道:“他来由他来,你走什么?”
说话间,那冷峻的梁国王叔已至,见李沁阳拉着莺时,他眸光微变,道:“一国长公主竟迫着一个小姑娘,也不怕外人笑话。”
李沁阳娇哼一声,道:“你是外人呀?”
谢晏行被揶揄得语塞,眼底却有宠爱笑意,然而转眼间又沉了脸,道:“宫里来人传话,越王要见你。”
李沁阳至此给莺时递了个眼色,随后转去拉谢晏行,与他借一步说话。
莺时第二次见这对伉俪,李沁阳明艳大方,谢晏行气质沉冷,两个都是神仙似的人物,走在一起即便无声也足够招摇,何况还是这般亲密无间,真真是羡煞了旁人。
心底的某些思绪被那秋光中的一对璧人身影触动,引得莺时不由发出一声叹息,尤其想到殷旭与那些记忆便是心头隐隐作痛。
不多时,见李沁阳回来,而谢晏行独自离去,莺时以为是自己扰了他们夫妻相处,不免心生歉意,道:“长公主怎不随摄政王去?”
“你是我请来的客人,自然需先招待你。”李沁阳道。
莺时受宠若惊,道:“民女何德何能得长公主如此青睐,愧不敢受。”
“我说你有,你便有。”李沁阳第三次去拉莺时,将她的手握在掌心里,眉眼间笑意盈盈,道,“难得遇见个合我眼缘的人,又不能将来带你去梁国,便趁着还在郢都与你说说话也好。”
深知李沁阳必然还有后招,莺时心中已然发愁,可她平素实在少被人这样亲近,加之李沁阳又确实和蔼亲善,也就化解了几分她心中的抵触,依然跟在这长公主身边作陪,渐渐便过去了一整日。
日落时分,从公主府驶回的马车停在幽淑园外,自车上下来的却不是白日里去的两人,只剩下随玉一个。
而她带回的消息是,李沁阳与莺时再见如故,跟殷旭“借”她几日留在公主府伴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50331.cc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50331.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