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变故 (第2/2页)
此时的她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退出宁州,等师兄弟们来,再光明正大的去余府,二是待在宁州,赌姚家不敢动她。两种都不是好的选择。
突然她脑海中灵光一闪,看向篮子里的面纱,心中暗自有了个计划。
...
经过一晚上的思考,余小年绞尽脑汁都没想明白这封信的意义。毫无关系的五段话,无论是拆开,还是随意组合都没半点关系。
“要不直接去问李叔?”他心想着,但还是没去。要是李肆想告诉他,就不会让他自己来猜。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呢?”
余小年躺在床上,上手拿起那封信仔细打量,信封透过阳光折射,上面的文字跳动起来。
第一段的字顿时组成一个瘦弱书生,拿着支竹笔痴痴的望着窗外,窗外是一个穿着红裙的美人儿翩翩起舞。
书生就这样看着美人,嘴里不自觉的流出了口水。
“啪嗒”
笔掉在了地上,书生弯腰去捡,抬头瞬间,那美人儿到了他的面前。
书生看着白皙的大腿,下意识将笔一收,恰好碰在美人儿的红衣上。
墨沾红衣,美人儿惊叫一声,随即化成一道鬼魅冲出窗外。
书生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个女鬼啊。”
随即在纸上写下两句话,“红衣美人书生想,却道人鬼两茫茫。”
书生写完后,便将手中的笔扔在一旁,仰起头看向窗外若有所思。
余小年死死的盯着那只笔,那是一只非常普通的笔。寻常的木竹,上面嵌着一茬短毛发。
这只笔他似乎在哪里见过,正当他努力回忆的时候,突然想到书房的案牍上不就有一支笔。
随即他立马找来了那只笔,和书生手中的那只一模一样。
笔上刻着‘长亭’二字,此时他幡然醒悟过来。余家老祖余五帝,字长亭。这只笔是他当年未踏足修行时所用的笔。经过千年的传承,这只笔见证了余家的辉煌与衰败。
他将毛笔仔细打量,却还是不懂这里面的含义。
就在此时余府门外传来了一阵求救声。
余小年皱起眉头,将笔收回袖口,随即便来到正门前。
“咯吱”
门开了,是一个浑身是血的妇人。
余小年瞧见妇人那一刻,顿时认出是谁。正是城隍庙外牵着小安求神的妇人。
“恩公,救命,求你救救小安。”
妇人口鼻中传出微弱的气息,腹部有个很深的伤口,隐隐能看见肠子蠕动。
“你先别动,我这就去叫人。”
余小年运用真气将妇人的经脉封住,防止失血过多而亡;再立马跑到了姚家,叫来了一个医师。
可惜还是晚了一步,等余小年返还时,妇人已经生死。手里死死握着个木牌,上面写着小安二字。
“余少爷,救不回来了。她五脏已经被吃掉一半,能走到这里已经是难事。”医师略带着歉意的说道。
余小年看着妇人的尸体,握紧了拳头。
这个妇人和他不过是萍水相逢,算不得交情很深。他给小安钱财也不过是顺手而为,但如今妇人死在余府门前,这件事就和他脱不了干系。
修行一事讲究的是因果报应,有时候很小的一件事,都会成为日后成仙的心魔。
斩断因果,才能超尘脱凡。
“辛苦了。你先帮忙照看好她的尸体,我去去就来。”
余小年说完后,便拿着木牌朝陈府飞奔而去。
他既然插手了,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小安,时间拖得越久,小安死亡的几率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