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天下有敌 (第2/2页)
别总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念叨着高处不胜寒寂寞如雪什么的,骚年,那不是你。终归是天下有敌的,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不过,冯过的确是有资格嘚瑟的,这些日子总处于舆论的中心,风头已是盖过了花榜众姝,一时无两。
但他却是被另一则消息惊住了,或者说懵圈了,不应该呀……好吧,多元宇宙,平行空间,本就是不按套路出牌的。
他先是在《信江杂志报》见到相关信息,心下存疑,又通过常伷翻阅邸报,这才接受了这个事实——
简单的说,睦州青溪县方腊者于青溪帮源起兵造反,东南震动。
再看看暴乱日子,嗯,去岁十月初九……直到现在才披露,当然是“上头”不想宣扬此事以免惑乱民心,现而今“勇于面对”自是“战绩彪炳”了。
关于此次事件大抵是——
方腊是睦州青溪县人。世代居住在青溪县土曷村,借用邪道惑众。大昌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起义,自称文佳皇帝,故在此地相传有天子基、万年楼,方腊因此更加自信,县中梓桐、帮源各峒都在深山幽谷的险要处,物产丰富,盛产漆楮、杉材等,富商大贾多往来此处。
朱勔于东南大弄花石纲,百姓多有愤怨,方腊趁百姓不满之机,暗中把贫困失业的人组织起来。崇宁三年十月,方腊率众造反,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从红巾往上分六等。叛军无弓箭、盔甲,只以鬼神那些隐秘难测的事互相煽动,烧房舍,掠金帛子女,诱逼良民加入起义军。人们安于太平,不识兵革,听到金鼓声就束手听命,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叛“”军,在息坑打败并杀死大将蔡遵。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杀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进逼杭州。杭州郡守弃城逃走,叛军占领杭州,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烧了六天,死者不计其数……
“呵呵,不计其数倒是不假……”常伷把玩着茶盏,唇角带笑,大抵是讥讽的意味多些:“这些当兵吃皇粮的啊,还真是够可以的。”
终归不在同一个频率嘛,这位究竟是怎么个路数,冯过是真摸不清了。“不计其数”么,他忽而想起了“扬州十日”、“江阴三日”、“嘉定三屠”乃至于“南京大XX”这些个湮灭于世不为世人熟知或不为ⅩX岛国承认的史实,由是默然。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发声者之手,历史也皆为掌权者所写。
世子殿下慢慢的啜着茶,话语中没有丝毫情感,平铺直叙地说着事实:“据说,叛军凡是抓住官吏,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说是讨还血债,以解心头恨……这些当官的平素作威作福高高在上的,现而今怕是只恨身上穿了官袍,啖血割肉哪,想想都可怕……”
他嘴里说着“可怕”,唇角却流露出无比的讥诮。
这人怕是有些神经质的吧,冯过不知如何接话,该配合你演出的我视而不见……但不能让世子殿下唱独角戏,还是得做好捧哏的本份:“短短两月,这帮乌合之众竟能攻城拔寨连克数州,浙江武备荒废至斯……也未免太骇人听闻了吧。”
“浙江武备莞废?”常伷冷哼了声,意味深长地瞥冯过一眼,大概是说你太幼稚了:“咱大定承平百余年,富的流油,要啥武备?”
这话愈发没法接了,也就是他这身份才可以“胡言乱语”,否则便是“妖言惑众”、妄论国事。冯过总感觉常伷是以局外人的姿态冷眼看这世界的,仿佛一切都无相干,这种心态他很熟悉,魂穿之初便是如此,茫然,惘然,不知所措,难以融入……常伷,倒真是“忠贞不渝”啊。
想想定国现状,他又默然了,常世子这是话糙理不糙,说的好有道理的样子。
“西面蕃兵,北面禁军,算是我朝军队精锐,装备精良,勉强可战,地方上厢军也就是做做筑城修路、运粮垦荒的活,要拿起刀枪平叛定乱那是难为他们。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对他们要求不要太高。”世子殿下应该改名为“常毒舌”才对。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大定军费开支乃历朝历代之最,军队规模扩大了,军队的战斗力却反而出现了下降,此为“冗兵”。
国朝之初,太祖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了禁军,使得禁军规模达到了19万,成为了国家主力军——“太祖养兵止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天下承平百余年,盖因于此。”到理宗朝,禁军数量已经突破了80万。
厢军属地方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役兵。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总隶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卫、迎送等。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
要让多是老弱病残的厢军镇压叛军,确是勉为其难,方腊能在短时间内起势,并非偶然。
当然,正如常伷所说:“什么圣公,还建元封官,这方十三大概是活腻了,就凭他召集的那一帮乌合之众就想坐龙椅?异想天开,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