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石头村的神曲 (第2/2页)
有人高兴,有人失望,但是无一人敢出声抗议。
一个个都伸着小手,伸长脖子,等着小米粒发糖。
小米粒握着糖不着急分,又是强调,
“对了,糖不可以带走,只能在这吃。”
“吃完了,糖纸也得留下。”
“还有呀,这是……”
几个小孩忍不住了,齐声道:“这是秘密,放心吧,咱都拉过钩了,谁说谁是小狗!”
小米粒笑了,几个小孩也笑了。
王泉却是哭了,“耳朵,耳朵,英子你轻一点。”
“我耳朵快被你拧掉了!”
“哼。”王英气鼓鼓地说道:“不轻就不轻,谁让你偷我的糖?”
“不是偷,我只是临时借一下。”王泉辩解。
“骗人,你没和我说,你就是偷!”
面对王英正气凛然的指责,王泉红了老脸,只能强词夺理道:“你学过那篇课文吗?读书人的事不能叫偷,那叫借,那叫书非借而不可读也。”
“读书人尚且如此,咱自家人更是如此。”
“拿你几块糖,怎么能叫偷呢?那只是忘了告诉你。”
被王泉一顿绕,妹妹有点晕,但是随即说道:“那叫几块吗?那半袋子糖都没了。”
然后,眼珠一转,把小手一伸,“好吧,你说是借,那你就还吧?”
“咱妈说过,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说完这话,妹妹骄傲地看向老妈。
老妈点了点头,把目光落在王泉身上。
“引经据典,不如老妈名言。”
“还是妹妹棋高一着,她这是拉老妈给她做主呀!”
“可是,大白兔都给了小米粒,投资儿歌事业了,自己拿啥还呀!”
王泉面皮抽动了一下,挤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道:“英子,老妹,哥先欠着,过两天还你!”
“哼。”王英气哼哼地转头,“看你是我哥的份上,先信你这一回。”
王泉心中一松,又是笑道:“英子,哥和你再商量个事呗!”
“啥事?”王英问道。
“那啥,你剩下那半袋糖也借我呗!”
厚脸皮无底限,王泉把它发挥到了极致。
“没门!”王英撒腿就往间隔出来的自己的屋里跑。
“英子别跑呀,咱商量商量呗,借一块,还两块,不白借,给你利息……”
王泉这话没说完,老妈那面已然骂道:“小兔崽子,就知道欺负你妹妹!”
“有这功夫,咱再算算账,看看还差多少钱。”
“好,妈,我再给你算一遍。”
王泉盘腿上炕,拿起炕桌上的纸和笔,又算起账来。
根据菜园子的面积,初步规划,大棚纵向跨度60米,横向跨度8米,棚高3米,占地七分二,钢架红砖结构温室大棚。
墙体加厚,增加保温层,涂吸光材料,大棚内部下挖四十五公分全部换新土。
内置采暖设施,预留通风换气和通烟通道。
自动灌溉和温控系统,暂时技术不成熟,只能是人工调节。
在目前技术和资金条件下,结合北方现状,王泉只能是从比较原始的大棚设计着手。
这时候,红砖价格大约是五分钱一块。
水泥二百三左右一顿,用牛皮纸袋包装的那种。
沙子是五块钱一车。
人工费,壮工大约是五块钱一天,技工大约是七块钱一天。
钢筋大约是三千左右一吨,再加上薄膜,龙骨,支架和一些杂七杂八的物件。
这样的一个大棚建设下来,费用大约在五千五左右。
除了建大棚,另一个花钱的大头就是种子。
这东西目前都是国外进口的,一斤种子堪比一斤黄金。
按七分二的大棚估算,单纯种子的价格就在八百左右。
最后,再算上冬季的大棚取暖费,也得二三百。
这样的话,总投资费用在六千六上下。
而目前的资金状况是,自家的二千,二姨答应的一千五,从老舅家拿来的二百五,还有王泉老爸七拼八凑的八百块,一共是四千三百五。
这钱还差两千零五十。
这个数往本子上一写,老妈眼睛瞪大了,“这还差两千多块呢?”
老爸抽口烟,道:“现在这钱啊,真是毛。”
“这两天换了换土,拉了几车砖,五百多块钱就进去了。”
老妈也是跟着叹道:“谁说不是呢,这要是在八零年那会,都能起一座砖瓦房了。”
“不行,晚上我再去村里借借。”老爸掐灭了烟。
“我也去他老舅家一趟,和秀梅说说,看看还能给出个不。”老妈也是说道。
说着话,两人就要分头行动。
王泉连忙道:“爸、妈,你两忙活一天了,累得够呛,歇一会吧!”
“这事也不用太着急,我有办法。”
老妈皱眉道:“小兔崽子,你现在又不急了。”
“这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事都开了头,不急行吗?”
老爸也是摇头叹气,“现在这世道,人人把钱都看的重,想借点钱,太难了。”
“你有办法,你又能有啥办法呀?”
王泉轻轻一笑,“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山人自有妙计。”
听王泉这么一说,老爸笑了,“大儿子,你这学不上,本事倒是见长了。”
“这小词拽的,一套一套的,有那么点意思。”
火急火燎的老妈也是往炕上一坐,“行,我和你爸就听听,你能整出个啥妙计来?”“不过,咱丑话说在前头,你要是说不出来个子午卯酉来,你的屁股可就不妙了!”
说着话,老妈四处寻摸扫炕笤帚。
“妈,我是你亲生的不?”
王泉一脸委屈,偷偷地把笤帚往炕琴柜底下掖了掖。
老爸哈哈笑了,老妈也是莞尔。
在这欢笑声中,王泉把自己的想法讲了一遍。
老爸和老妈都是惊讶地张大了嘴,“这行吗?”
“放心吧,没问题。”
王泉拍着胸脯下保证,然后微微一笑,趁着夜色走到了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