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 (第2/2页)
她祝英婵也是,总有一日她也可以,做自己。
她与祝老爷送祝英台上了船,心里不免多了些伤感,游子远行父母自然放心不下。
尤其是看见被自己妹妹毁了婚事后一直郁郁寡欢的祝英齐最后也来了,抛去了心里的怒气和别扭,嘱咐祝英台照顾好自己,她不免酸了一把。
被家人挂念,真好。她曾经也这样被挂念过,只是可惜,当时只道是寻常。
心绪复杂的回了祝家庄,英婵愈发不安了,右眼皮无故的跳,她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
如她所料,大事不好了。
就在祝英台走的第二天,祝夫人召唤她,要她也去杭州求学。
“我知道你不是表面这般唯唯诺诺,也不是个任人搓圆捏扁的性子,我思量一夜决定让你也去尼山书院读书。”
“母亲!”
祝夫人莫不是被夺舍了?但是她对读那四书五经的不大感兴趣,被迫读书可还行?
“读些书,就算出不了什么大才,以后也能知书达理些,嫁去夫家也不至于被人看轻。与英台在书院也能有个照应。她性子跳脱,容易冲动,你去书院里多看着她些,每个月给我修书一封,告知我她的近况,不要让英台知道。”
“母亲的吩咐,阿婵知道了。”
好家伙,原来在这里等着她呢。她就知道,天上没有馅饼掉下来。只怕让她去读书是附带的,主要还是为了看顾祝英台,必要时刻给她兜底。
“英台是女儿身,我也和她约法三章,若被发现她是女儿身我定不轻饶,所以平日里你多帮她遮掩着,姐妹间要相互扶持。待你们回来,我会为你挑选好的夫家,我祝家的女儿,即便是庶出也不能做妾,辱没了家风。”
恩威并施,是祝夫人一贯的做派,英婵听着心里冷笑。拿终身大事来威胁自己,让自己照顾她的女儿,可是忘了她比祝英台还小一岁。有什么好姻缘呢,以为她稀罕不成!
好罢,她正想着如何离开祝家,又如何在离开了祝家后能活下去,去书院便去书院吧,读两年书,算是给自己一个过度。
昨日里是她送祝英台登船,今日里是她自己登船,但是今日不同昨日,渡口只有她和平安,还有祝家庄的老管家。
看看这差别,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小姐。”平安比她大一岁,虽然不是多聪明,但力气大腿脚快。英婵当年就是因为这个留她在身边的,如今读书也得带上这个“小书童”。
“平安,要改口了,以后叫我少爷或者公子。”
“是,公子。”
“出远门怕不怕?”
“跟着小、少爷,奴、小的不怕。”
“噗嗤,好啦,一切有我,你只需把称呼练好。以后,跟着我踏遍山河,吃香的喝辣的。”
英婵听她磕磕巴巴的改口,忍俊不禁,一边安慰她,一边畅想未来,扇子一挥便先一步往船上去了。
这扇子还是她自己题的字,用了李太白的一句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公子公子!你等等小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