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2/2页)
皇帝看向谢鲲,神情淡然道:“丞相,亭阳侯当年是你的同窗,依你之见呢?”
谢鲲虽疑惑为何如今为何突然旧事重提,但是他与沈政曾经是同窗好友,便道:“陛下,当年沈政不畏强权,爱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只是当年谋反一案确实存有疑点。”
皇帝抬手,拍案定乾坤:“那朕就特派御史前往丹阳一探当年真相,瞧瞧到底谁真谁假。”
御史当日便启程,一路马不停蹄,累死了五匹马,这才在三日之内赶了回来,他在丹阳发现了百姓们偷偷为亭阳侯塑了金像,平日都有人前往祭拜,而背地里对泰康王都颇为痛恨。
虽已过快二十年,但也能看得出来丹阳百姓对于泰康王害死沈政一事深恶痛绝。
皇帝本是明君,又想打压泰康王,更见百姓与官员们都如此坚持,便同意了为亭阳侯翻案。
而当年先帝流放的沈家的后人,如今全部一一召回,着亭阳侯直系儿孙袭爵位,沈岫和的亲生弟弟沈筠清还活着,如今已有二十五岁,理所应当继承了爵位。
为了表明自己的英明仁爱,皇帝特意在建康为沈筠清赐了新府。
至于当初那些未免十三岁被卖至各个贵族间的沈家女眷都被一一找了回来,只是她们并未有沈岫和那般好运,除了病重而死,被主人活活打死的那些,剩余活着的许多都沦落为世族府上的姬妾舞姬。
大祁民风开放,交换姬妾是常有的事情,那些可怜的女子饱受摧残,莫不是身心疲惫。
更不用提沈岫和的姐姐姑姑嫂子们,或被卖入妓.院或充为军妓,许多不堪受辱的女子早早自尽,活着的也只是苟余残喘,病痛缠身,勉强活着度日罢了。
短短半个月之内,沈家的后人们便被一一接了回亭阳侯府。
谢姝苏身为沈岫和的女儿,自然要前去亭阳侯府看望舅舅。
到了亭阳侯府,院落只是普通的三进三出院,自然是比不得谢家的府邸,只是沈家后人这些年犹如浮萍飘零,只要有一个安身之所便已经心满意足了。
谢姝苏知道这一切都是颜卿之在背后操控,此事才能够如此顺利。
她心情复杂地走入侯府,只见满府的人已经在院中候着了,见到她却并不亲热,反而恭敬畏惧道:“多谢丞相厚爱,让谢小姐您前来探视我们。”
谢姝苏并不在乎她们的疏远,而是盈盈含笑看向站在最前面的沈筠清,脸上笑意如同春风拂面:“咱们都是一家人,何苦说那些有的没的体面话呢?你说是不是,舅舅。”
沈筠清并不似其他人一般犹如惊弓之鸟,而是扬起一道有礼的笑容,粗声粗气道:“苏儿说的是,咱们快快进屋吧。”
他的名字虽然听起来是个谦谦君子,更是藏了沈政对他的满腔期望,希望他能够如同修竹清高,但是造化弄人,因着在边疆与那些士兵们耳晕目染,他并不通文墨,反而是个精壮的古铜色皮肤青年。
其他女眷都心怀敬畏地打量着谢姝苏,只见谢姝苏衣着华贵,相貌更是明艳不可方物,一颦一笑勾人魂魄。
再看看自己,不过是这些年皇权斗争的牺牲品罢了。
想到此,她们便有些嫉恨谢姝苏了。
谢姝苏自然是察觉到她们既嫉妒又羡慕又无奈的目光,却只作未曾察觉,说到底,她们也只是可怜人罢了,她又何苦与她们置气?
进入正厅,众人坐下,沈筠清才问道:“姐姐如今身子如何了?”
“娘亲身子甚是好,您不必担忧了舅舅。”谢姝苏面上含笑,打量着沈筠清,只见沈筠清虽一眼看去相貌平平,但仔细看也是个清秀青年,从五官轮廓可以看得出容貌肖似沈岫和。
她幽幽叹了一口气,道:“如今陛下为我们沈家翻案已经是天大的恩德,舅舅可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嗯,我也是极为感恩陛下的恩典,我这一生从未想过有这样的一天。”沈筠清想到这些年在边疆吃的苦,再看看眼前的富贵场景,不由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谢姝苏有心想让沈筠清与谢家走得近些,她拿起茶盏,徐徐饮了一口,温顺道:“这次翻案,丞相忙上忙下出了不少的力,舅舅您可要多多来谢家登门拜访,如此也不负了祖父的一片心意。”
沈筠清挑眉,道:“这个不用苏儿你说,我就已经知道了。”
谢姝苏望着因为猛地成为亭阳侯而容光焕发的沈筠清,神色喜怒未定,道:“舅舅身子最为要紧,这段时日还是先养好身子吧。舅舅可曾读过书?”
“幼时曾经读过,不过记忆着实模糊。”沈筠清大大方方道,“这些年在边疆,笔都已经忘了怎么拿,倒是学会了舞刀弄枪。”
“好,男儿便该志在四方,为王朝建功立业。”谢姝苏颔首,面上全然是欣赏。
沈筠清望着谢姝苏沉静的面容,不知为何,他有种谢姝苏才是长辈的感觉,他挠了挠头,心中暗自想,贵族小姐们真他娘都早慧,说起话来一套是一套的。
再看看自己其他的姊妹侄女们,因为早早便饱受摧残,如今个个胆小如鼠,只要听到大的声响便吓得瑟瑟发抖,怎么会有眼前少女的风华气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