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4 蹬龙椅 (第2/2页)
就在他寻思着怎么教训一下这个不识好歹的家伙的时候,李明达带着炫耀语气的道:
“耶耶,我有个好东西要给你。”
李世民饶有兴趣的道:“哦,什么好东西?”
李明达拖着他进入大厅坐好,从身上的荷包里摸出一张纸折起来的纸,递给他道:
“你看看就知道了,保准你满意。”
李世民还以为是诗词文章之类的,起初并不在意。
只是当看到上面的内容,即便以他的城府也露出震惊之色。
“这晒盐法……这字是陈景恪的,晒盐法是他给你的?”
李明达很满意这个效果,于是就把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从陈景恪给她做炒菜,到李丽质开酒楼。
从为了帮朝廷缓解财政压力找陈景恪求助,再到他拿出了晒盐法和制糖法。
包括李丽质留下制糖法都讲了一遍。
李世民没想到,他只是离开了短短二十天,竟然发生了如此多的事情。
似乎都和陈景恪有关。
这个人,到底还掌握着多少秘密。
把这些天的事情讲完,李明达摆出一副快表扬我的模样,道:“耶耶,你喜不喜欢这个礼物呀。”
李世民慈祥的道:“喜欢,还是小兕子最孝顺,耶耶太开心了。”
李明达也不忘替陈景恪请功,道:“医师献上如此良方,耶耶是不是要好好表彰他呀。”
李世民笑道:“是应该好好表彰他,不过先不急,到时候一起给他兑现了,奖赏保准他满意。”
李明达凑近道:“那你先偷偷的告诉我,奖赏他些什么呀,我保证不告诉他。”
李世民收起那一页纸,笑眯眯的道:“那不行,告诉你多没意思,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和你也有关幼。”
然后任由李明达如何追问,他就是不说。
之后李世民就把陈景恪给召了过来,仔细询问了晒盐法和制糖法的事情。
陈景恪就把两种技术解释了一遍,重点讲的是晒盐法。
“沧州、棣州、青州、来州,为沿海地区盐卤地居多,无法种植庄稼。然这里风大,日照时间长,很适合修建盐场……”
“在此地修建盐场,既可以解决当地人的生存问题,又可以缓解缺盐之忧,还能为朝廷开辟一条合适的财源……可谓是一举多得。”
李世民颇为诧异,通过这一番话就能看出,陈景恪不是那种只懂医术的医师,心中对治国是有一番见地的。
不过再想到他注释的《老子》,又觉得一切都正常了。
于是他忍不住感慨道:“以你的能力,不出仕是朝廷的损失。”
陈景恪却摇头道:“天下读书人无不以出仕为最终目的,朝廷不缺人治理天下。”
“但天下缺医师,尤其缺优秀的医师。所以我认为,我若出仕才是天下人的损失。”
这话说得可谓是非常自大了,好像没了他医术就不会发展了一样。
但想到他的医术水平,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而且这样的人他不只见过一个,贞观二年孙思邈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他。
或许就是这样的纯粹心,才让他们拥有了今日这般的医术吧。
“既然你不想出仕,我也不当这个恶人了。不过你贡献晒盐法却不能不赏,说说想要什么赏赐。”
陈景恪摇头道:“无需赏赐,就当是报答圣人的知遇之恩吧。”
李世民颇为惊讶,道:“真不要赏赐?”
陈景恪肯定的道:“不要,若无圣人哪有我今日,安敢要赏。”
李世民非常欣慰,大笑道:“哈哈……好,难得你有如此忠心。不过我赏罚分明,你有功不能不赏。不过先不急,待日后一并封赏。”
陈景恪感激的道:“谢陛下,我就愧领了。”
李明达在一旁看的也很是开心,医师多才多艺,为人也很谦恭。
真是完美呢。
这时李世民对她说道:“小兕子,你不是说要请我吃炒菜吗,准备的如何了?”
李明达笑道:“看来耶耶是饿了,我去厨房催一下。”
说着就起身往厨房而去。
等她离开,李世民让周围伺候的人出去,才问道:“小兕子的身体情况如何了?”
陈景恪正色的道:“公主的风眩症和气疾已经被控制住,在稳固几日即可暂停用药。”
“到时候我会一边帮她修补亏空的元气,一边治疗麝香之毒。”
李世民微微颔首,问道:“找到可靠的治疗方法了吗?”
陈景恪摇头道:“难,这种情况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没有任何经验,只能一点一点试着来。”
“不过我刚刚想起一味药,对公主的病情应当有奇效,只是这味药获取比较麻烦。”
李世民说道:“什么药?就算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
陈景恪回道:“雪蛤油,这种药材只有辽东林蛙身上才有,而且只有雌娃才有……其实就是雌娃产籽的器官。”
李世民眼睛微微眯了一下,道:“辽东吗?我知道了。把制取雪蛤油的方法写下来,我会着人去取的。”
正说话间李明达就回来了,道:“饭菜快要做好了,全都是厨子最拿手的菜,耶耶一定会喜欢的。”
李世民笑道:“那我可要好好尝一尝才是。”
中午这顿饭李世民自然是大为满意,当即就决定派几个御厨过来学艺。
又聊了一会儿,他就起身道:“等会我要在宫里宴请诸位宰辅大臣,就先走了,景恪你要好好给小兕子治病。”
陈景恪自然懂他的意思,说道:“圣人放心,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公主修补身体的。”
李明达却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只以为说的是风眩症和气疾,就说道:“哎呀,耶耶不要担心,我的病已经控制住了,好久都没咳嗽了。”
李世民笑道:“那就好,这说明景恪的医术高明,耶耶也就放心了。”
把他送走之后,陈景恪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陪着李明达在府里转了一会儿。
其实也没啥好看的,最有看点的花园刚刚才修整过要等春天才会有起色,现在就是一片荒芜。
古池倒是有点看头,只是那里现在对外开放,游玩的百姓很多,他们不方便过去。
最终还是在院子里逛了起来,一路慢慢悠悠逛到芙蓉园,李明达说道:
“我准备在这里放一些赤鳞,医师觉得如何?”
赤鳞就是红色鲫鱼,经常被寺庙道观拿来放生使用,也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观赏鱼。
提起鱼,陈景恪心中一动,道:“要不把我家那三条锦鲤拿过来吧,天已经暖和起来,也到了鲤鱼产籽的时候。”
“在缸里会影响它们产籽的,放在池塘里刚好。等到小鱼孵化,说不定就是满池的红色锦鲤,那才好看呢。”
李明达也被说的意动起来,高兴的道:“好呀好呀,到时医师要是想欣赏鱼了,可以随时来我家里。”
陈景恪笑道:“那就这么办了,明天我就把那三条锦鲤拿过来。”
只是还没等他行动,就先听到了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消息。
不只是他,应该说天下人无不瞠目结舌。
侍中刘自蹬龙椅了。